秋季奶牛饲养方法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1-06 作者:最新技术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奶牛产业发展迅捷,随着奶牛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等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加强日常管理增强奶牛免疫力、科学饲喂提高奶牛营养水平、改善乳成分减少产奶应激提高奶牛产奶量、强化免疫措施防控奶牛疾病发生等方法都是提高养殖场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期介绍一组秋季奶牛饲养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饲养环境

消毒是为了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畜禽体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人员消毒饲养员进入生产区应及时更换衣服,紫外线消毒3~5分钟,工作服不应穿出场外,生产区尽量避免外人参观,必须参观时参观者应彻底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服或工作鞋要定期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皂水溶液进行消毒。

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1~2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煤酚皂溶液,要经常更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

牛舍消毒牛舍应在每班牛下槽后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在牛舍周围、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石灰或用2%火碱进行喷雾消毒。

用具消毒要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兽医器械及配种器械等在使用前后也要彻底清洗和消毒;车辆在进入场区时要喷雾消毒;挤奶机器管道用35℃~46℃温水及70℃~75℃热碱水清洗消毒,以除去管道内的残留物质,同时防止滋生微生物。

牛体消毒在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有接触的操作前,须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处消毒擦拭,防止人为传播疾病。定期用4%硫酸铜溶液对奶牛喷洒浴蹄,以降低蹄病的发生率,保证牛蹄健康。定期用0.1%新洁尔灭或0.3%过氧乙酸或0.1%次氯酸钠进行带牛环境消毒,这样既消灭了牛体表、枷杠和料槽表面的微生物,还避免了牛群间微生物相互传染。

确保舍温奶牛最适宜环境温度为8℃~16℃,此时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如果牛舍的温度在0℃以下时,牛体就散发大量能量以维持体温。秋季气候多变,应将牛舍西面和北面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向阳面的门窗要挂草帘。此外,奶牛白天在运动场内活动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小时,最好是上、下午各活动3个小时。

调整湿度奶牛进入圈舍后要及时清除粪尿,保持圈舍清洁干燥,确保牛舍内通风良好,相对湿度不宜超过55%,湿度过高会对奶牛产生强烈的外界刺激影响产奶量,严重的还会感染一些真菌类疾病。

饲喂管理

调整日粮成分决定奶牛产奶量的主要因素是饲料粗纤维的含量,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比,力求多样化。粗纤维影响乳脂肪,而乳脂肪是产奶的关键,乳脂肪提高了那么奶产量也就高了。粗饲料最好饲喂青贮、微贮饲料或啤酒糟等,以此代替夏季奶牛采食的青绿多汁饲料。因此首先应选择适合奶牛的饲料,如喂食甜高粱秆,也可在饲料中加入一点小苏打,可起到开胃和促进粗纤维消化,或在夜间补饲给奶牛吃个夜宵。日产奶32公斤以上奶牛,秋季每天饲喂青贮饲料量应控制在17~22公斤。供给精饲料时蛋白质饲料不变,玉米供给量要增加

20%~50%。

提高营养水平可喂给奶牛高质量饲草,多喂一些精饲料或者高脂肪物质提高日粮能量。秋季每天可补充1%~1.5%豆类或动物脂肪,提高全价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使其含量在18%左右。

增加饲料适口性给奶牛调制适口性好的全价饲料,可增强奶牛食欲。可每天用140公斤饲料加入600公斤水煮成稀粥,另加红糖9公斤,分3次倒在剩料上,可使剩料全部被吃光。饲料可在青贮过程中加入一些添加剂提高青贮质量和适口性,常用的添加剂有非蛋白氮、酶制剂、细菌接种剂和防腐剂。近年来研制的绿汁发酵液,作为一种纯天然乳酸菌接种剂,在无氧条件下可使野生乳酸菌大量繁殖。添加甲酸类防腐剂可显著提高苜蓿青贮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的有效降解率。

平衡氨基酸奶牛也存在小肠氨基酸不平衡问题,主要是赖氨酸和蛋氨酸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而通过改变小肠氨基酸模式,可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表现和蛋白质利用率。奶牛每产1公斤奶(含3%~3.3%粗蛋白)小肠可消化氨基酸41~45克;日产奶30公斤以上的高产奶牛,其赖氨酸、蛋氨酸需要量最低值分别为小肠可消化总氨基酸的6.5%和2%。由于瘤胃微生物对氨基酸的降解作用,给奶牛补充氨基酸必须选择经过保护处理的产品。

适量补饲钙磷和食盐可在奶牛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钙和磷,一般每天可喂5~15克。可酌量补饲尿素补充蛋白质,一般6月龄以上犊牛日喂30~60克,架子牛日喂70~90克,成年母牛日喂150克左右。但尿素适口性差,可按1%与精料混合后拌草饲喂,喂后半小时内不宜饮水,并按奶牛体重大小和产奶量高低每日供给食盐50~100克。

提高产奶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有三种:品种因素、饲养因素和管理因素。品种不好的奶牛无论怎么饲养产奶量就是不高,因此应选择好奶牛品种,确保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正确的饲养方法。在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及奶牛自身的卫生,尤其要注意乳房卫生,预防乳房发炎等问题。

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如果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可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可延长生产年限。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分钟内挤完。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强身健体,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

防疫措施

奶牛疾病一般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要定期对牛舍、运动场进行消毒,并按防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发现疾病早治疗,确保奶牛健康保证多产奶。每天早晚两次刷拭牛体,每次3~6分钟,须周密刷拭牛体各部位,不仅可使奶牛保持体表清洁,而且能促进其皮肤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调节体温和增强抗病能力。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圈舍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圈舍的温度湿度越高,导致奶牛的生理机能紊乱,造成抵抗力低,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极易导致细菌和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导致患病率增加。

一般情况下,奶牛患病如果不很严重不要使用抗生素。如果非用抗生素不可,最好采用注射方式给药,尽量避免口服。牛是多胃动物,口服给药时,抗生素会把奶牛瘤胃的部分有益微生物杀死,从而造成奶牛瘤胃中微生物群落失衡。小犊牛在瘤胃微生物群落还未建立起来之前,为了防病促进生长,可适量饲喂一些抗生素,但长到7~8个月后就不要再喂。

奶牛性情胆小,非常敏感,注射时的刺激会对奶牛产奶量产生影响,因此给奶牛注射抗生素次数也尽量要少。如果奶牛疾病不是很严重,最好等到停产后再进行治疗,以免影响产奶量。同时在奶牛停产后2个月内要加强饲养管理,争取在停产期内把奶牛调养好,让奶牛以健康的体况投入到下一轮生产中。

 

作者:谭长青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