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主要害虫的种类及综合防治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1-11 作者:最新技术

杨梅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而且是优良的常绿观叶及观果树种。据统计,目前我国杨梅栽培总面积已超过21.3万公顷。然而,在大面积种植的同时,由于管理不善等多种原因使杨梅遭受到多种害虫的为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主要害虫种类
  1. 刺吸式。
  ①柏牡蛎蚧。以若蚧及雌成蚧固定于叶片正反面主脉的两侧及1年生或2年生嫩枝上刺吸为害,使叶片失去光泽,渐渐变褐枯死,被刺吸的枝条也会逐渐干枯而死,形如“火烧状”,导致树势衰弱,果实产量与品质下降,为害严重时可使整株树枯死。浙江、南京等地1年发生2代,为害期6~9月。
  ②樟网盾蚧。以雌成蚧和若蚧为害叶片主脉、嫩梢和叶柄基部,吮吸其汁液,并引发煤污病。为害较轻时,叶片等组织出现黄色斑点,影响其光合作用和产量;为害严重时,常造成叶片枯萎甚至死亡。浙江地区1年发生2代,为害盛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③榆牡蛎蚧。以若蚧和成蚧群集于2年生以上的枝条和主干上吸取汁液,致使植株生长不良以至不能孕蕾开花,被害枝条表皮常皱缩、易断,受害重者整枝干枯死亡。1年发生1~2代,为害盛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
  2. 咀嚼式。
  ①茶蓑蛾。由于其聚集性分布为害,因此有明显的为害中心。幼虫在囊袋内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枝丛光秃。各地发生代数不一,以1年发生2代为主,为害盛期在7~8月。
  ②油桐尺蠖。l、2龄幼虫喜欢自叶缘或叶尖处开始取食表皮及叶肉,3龄幼虫为害后成缺刻状,4龄以后可残食全叶。各地发生代数不一。
  ③小黄卷叶蛾。幼虫在嫩叶上吐丝,缀叶成虫苞,在其内取食为害。杨梅新梢受害后,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害严重时,新梢呈现红褐色焦枯。不同地区发生代数不同。
  3. 蛀干式。
  ①小粒材小蠹。被害后的树干上可观察到蛀孔和黄白色的排泄物,且受害部位散发出水臭味。杨梅被害后新梢抽生稀少,树势显著衰退,严重者出现大量落叶,产量降低,甚至树体衰亡。1年发生1~2代。
  ②星天牛。幼虫可为害树干基部的木质部和根系,成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各地发生代数不一。
  二、综合防治
  1. 农业及物理防治。结合整枝修剪等农事操作,去除幼虫、蛹、囊袋以及受害较重的有虫枝干;多施磷、钾肥,以增强树体的抗虫害能力;多数成虫有趋光性,可以在夜晚悬挂黑光灯进行诱杀;星天牛成虫等喜欢爬至树干底部产卵且具有假死性,可利用这些特性人工捕杀成虫和卵;根据蛀干害虫排气孔外排泄物的新鲜程度,采用铁丝钩杀等方法。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依赖于对自然天敌的保护。刺吸式害虫的主要自然天敌有红圆蚧金黄蚜小蜂、紫蛎蚧黄蚜小蜂、双带巨角跳小蜂、单带巨角跳小蜂、红点唇瓢虫和日本小瓢虫等。咀嚼式害虫的主要自然天敌有蓑蛾疣姬蜂、松毛虫疣姬蜂、桑蟥疣姬蜂、大腿蜂、黑卵蜂和寄生蝇等。蛀干式害虫的主要自然天敌有寄生蜂、蚂蚁和鸟类等。除利用自然天敌外,还可用真菌、细菌和病毒等防治。
  3. 化学防治。当害虫为害较重,且人工摘除不能解决问题时,可采用化学防治。防治原则是选择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注重多种药剂的配合使用,不能长期使用单一药剂。
  ①刺吸式。第一代若蚧孵化盛期可选择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或20%噻嗪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28%蚧宝乳油12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②咀嚼式。茶蓑蛾:幼虫为害初期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油桐尺蠖:幼虫为害初期用10%二氯苯醚菊酯,或35%硫丹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等进行防治。小黄卷叶蛾:幼虫为害初期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③蛀干式。小粒材小蠹: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防水涂料5~10倍涂刷受害部位。星天牛:用棉花蘸敌敌畏等药剂塞入蛀孔内并用泥巴堵死,控制效果很好;根据成虫为害期有取食嫩叶补充营养的习性,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洒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1.5~3.75千克/公顷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