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竹草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1-13 作者:最新技术

皇竹草是由南美洲象草和狼尾草杂交育成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皇竹草根系发达,形如斑竹、适应性强、产草量高、产量位居牧草之首。高大粗壮可称之为"草中之皇帝",且形如小斑竹,故名称皇竹草。
  1 皇竹草的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
  皇竹草属须根系植物,须根由地下茎节长出,扩展范围广。株高4-5米,茎粗2-4厘米,节间较短,有20-25个节,节突较小。分蘖多发生于近地表的地下或地上节,春栽单株,当年分蘖可达20-25个。皇竹草的叶片较宽,柔软,叶色较浅。
  1.2 生物学特性
  皇竹草不耐严寒,在气温12-15℃时开始生长,25-35℃为适宜生长温度。低于10℃时生长受到抑制,在0℃以上,植株可自然越冬,不低于-5℃,地下根茎也可越冬。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质要求不严,酸性、粗沙、粘性、红壤土和轻度盐碱性土壤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粘质壤土最为适宜。
  1.3 营养特性
  皇竹草营养丰富,皇竹草的粗蛋白含量一般达到11.2-12.0%,皇竹草可溶性含糖量高,一般是8.3%-8.6%。皇竹草适口性好,是牛、羊、兔、猪、鸡、鸭、鹅、鱼喜食的好饲料。
  1.4 生产性能
  产草量高、再生能力强,一次种植可利用10年以上,只要肥水条件得到满足,其生物特性越明显。皇竹草割草期为3月至11月,每年可以收割6-8次。每亩年产鲜草可高达25吨。
  2 皇竹草的种植技术要点
  2.1 选地与整地
  皇竹草好高温,喜水肥,不耐涝。因此,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种植前重施农家肥作基肥,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
  深耕30厘米,最好在栽植的上年冬前将土地深翻,经过冻垡,使土壤疏松熟化,在栽种前再浅耕细耙一遍,提倡起畦种植,利于排水及田间管理。
  2.2 皇竹草采用扦插种植
  栽培时间:冬天无霜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有霜地区,一般在3-6月份为最佳栽培时期。
  采用成熟的皇竹草茎节作为种节,直接扦插种植。每段种节至少应有一个腋芽。挖穴或开沟深15厘米左右,将种节与地面成45°角斜插或平放于沟穴内,有腋芽的一面朝上,覆土7厘米,种植规格一般为株行距50×60厘米,密度掌握在每亩2000-3000株。浇透水,以确保生根发苗。
  2.3 田间管理
  皇竹草嗜肥,故在基肥施足的前提下还须适时多次追肥,以促使植株早分蘖,多分蘖,加速蘖苗生长。在植株长到60厘米左右高时,应追施一次有机肥或复合肥,在每次收割后两天,结合松土浇水追肥一次。一般追施氮肥,亩用量20-25公斤,或人畜粪肥,以确保牧草质量,提高牧草单位产草量。
  3 皇竹草的收割与利用
  皇竹草全年收割时间,一般分为4-11月,以间隔25-40天收割一次,可获得较高产和较好品质饲草。植株收割时期及每年收割的次数因地、因水肥条件而异,同时考虑饲喂对象适口性因素,一般用以喂牛、羊等反刍家畜,可在植株高130-170厘米时收割,一年可割5-6次;用以喂猪、兔、鹅、草鱼等,要求茎秆细嫩,适口性好,宜在植株高80-120厘米时收割,每年可收割7-10次。留茬高度以离地面15厘米上下为宜,不能过低,否则影响植株再生。


  皇竹草作为优质牧草外,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更为迅捷。植于河畔、滩地、泥石流多发地带以及公路旁,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水,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良好作用。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