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茎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1-14 作者:最新技术

一、农艺措施
  药剂防治是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现在田间条件恶化,芦笋抗病能力低,病害猖獗,仅靠药防有时难于奏效,采用农艺措施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1.做好清园。彻底清园,减少病原菌数量可以起到60%以上的防治效果。做法是:每年11月份,当芦笋秧开始变黄后(不要等到茎秆变干),用铁锹或锄头,从地下5厘米左右将芦笋茎秆铲断,将芦笋秧远离芦笋田,进行处理(作饲料、燃料等)。在浇冻水之前,将芦笋田中散落的枯枝捡拾干净。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
  2.避雨季留母茎,减少侵染机会。把留母茎的嫩茎出土期与雨季错开,7、8月雨季坚持采笋,避免嫩茎感染,增加菌源。芦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一个主要条件是雨水多,所以生产上一般要求母茎留养初期有5天以上的晴好天气,这样就使病源菌的发生和传播失去了条件,不易侵染发病。
  3.加强管理,增强抵抗力。要适时中耕除草并及时清除病茎,控制笋田的母茎留量。在雨季芦笋田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平衡施肥是保证芦笋健壮生长,抗御各种病害的重要措施。在施肥上应遵循有机、无机、生物肥三结合,氮、磷、钾三配套的基本原则。催芽肥重N增P补K,复壮肥N、P、K齐攻,秋发肥轻N重P、K。据调查,按配方施肥的比N、P、K配比不合理的病株率降低60%,增产50%左右。
  4.巧阻断防侵染。防止病飞溅,进行田间铺草秸或覆地膜,避雨栽培。试验表明:防止病菌飞溅,阻断侵染途径。试验表明:复地膜避雨栽培,可减少病害发生72.7%~77.1%、病指减轻60.1%~62.2%。
  二、药剂防治
  要防重于治,一定要早预防,严格控制病原基数,争取不发病或少发病。目前多数笋农重治轻防,见病才治,无病不防,造成防治上多用药、多费工,加大成本,而效果却不很理想。
  1.药浸种保幼苗。消除种籽带菌采用浸种处理。可用16%抑菌净2000倍浸种1天。苗床用土必须用500倍抑菌净(每亩施用120克)进行土壤消毒。另外针对幼苗组织幼嫩,抵抗力低而易染病的特点,在幼苗出土后可悬挂抑菌净进行空间熏蒸灭菌,1分地用30克,5-7天更换一次。
  2.药涂茎保母茎。在留母茎时,一般在留母茎前3-5天用16%抑菌净500倍液浇根盘及周围的土壤,以杀死土中病菌,保护母茎免受侵害。出土后,对个别刚有发病迹象的嫩茎采用药剂涂茎处理,当留养的母茎长至5cm高时,即用2%抑菌净5-10倍液涂茎,隔天涂1次,连涂3-4次。
  3.勤用药常轮换。成株期笋丛不断增粗加密,笋田通风条件差,加之雨季来临,田间湿度大,正是病菌侵染的高峰期,也是重点防护期,无论有病无病,都应进行防治。在母茎分枝后,用1000倍抑菌净液喷施,隔2天喷一次,连喷3-4次,放茎后用1000倍抑菌净液喷施,前期隔3-5天,后期隔5-7天喷一次。一般掌握无病田块可喷保护治疗药剂,要取得药防效果须做到:
  ①一定要抓住嫩茎抽出期的极易感染时段用药。
  ②喷药要均匀周到,间隔期宜短。
  ③最佳防治时间应在雨停后立即喷药。
  ④避免抗药性产生,选用不同剂型的农药轮换使用。
  ⑤最好选用具有预防、治疗、铲除三大功能的16%抑菌净1000倍。
  4.休眠期要消毒在清园后春萌芽前进行全田土壤消毒,可采用16%抑菌净可溶性粉剂500倍,75%百菌清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其中一处喷施。
  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必须彻底贯彻“防控结合,全程监控”的指导思想,降低菌源基数是基础,及时预防是关键。防病不见病,增产又增收。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