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除草后田间怎么管理?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7-09 作者:最新技术


 

稻田除草,主要是以药剂封闭以及叶片喷施两种处理方式。虽然说处理的方式不同,但是在施药之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管理措施,就是保持水层。至于说为什么要在施药除草之后保持水层?我来谈谈这个问题。

药剂封闭。稻田的药剂封闭除草的难度比旱田地小很多,因为稻田的杂草药剂封闭的过程中有水层的参与。只要水层控制在适宜的深度、并且保持水层7-10天,一般来说都有比较好的封闭效果。至于说部分区域出现的少量杂草,只要密度不大,基本不会对水稻的长势造成什么影响。

稻田杂草封闭的原理与旱田杂草封闭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封闭药剂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药剂扩散层。当杂草种子萌发之后嫩芽向着土壤表层伸长时,嫩芽的尖端接触到药剂扩散层,出现嫩芽卷曲、萎缩的情况,直至种子内部的养分消耗殆尽、死亡,达到防除杂草的目的;同时,由于稻田封闭药是在有水层的情况下使用,也会在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药剂扩散溶液,而稻田就是一个大的盛着稀释之后的除草剂溶液的大容器。对于一些已经钻出土壤表层的杂草嫩芽来说,接触到除草剂水溶液之后,也会在除草剂的刺激下逐渐的萎缩、停止生长,直至死亡。因此,对于稻田施用封闭除草剂来讲,最重要的是水层的深度以及保水时间。建议施药时的水层深度在7-10厘米左右,保持水层深度7-10天左右。如果封闭的时间较早,也可以适时的延长封闭时间。切记,封闭期间田面不能缺水。如果天气较热、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可以适时的补充水层直至满足7-10天的药剂封闭时间。

叶片喷施处理杂草。通常情况下,购买稻田使用的茎叶处理除草剂,经销商都会告诉您施药之前排干田面水层, 施药之后24-48小时内及时的恢复水层,以提高药剂除草的效果。对于施药之后需要及时的恢复水层来讲,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稻田使用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分为触杀型和内吸型两种,后者的比例较多。既然是茎叶处理除草剂,最终的处理结果还是以灭杀杂草为主,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完全死亡。但是,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杂草是野生物种,根系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要比同叶龄的水稻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田面无水层、田面相对干旱的情况下,杂草根系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会因为缺水的原因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实,这种情况与种植水稻过程中采取晒田措施壮秆、壮苗的原理是一样的。如果施药之后,田面出于缺水的状态,杂草对除草剂的內吸速度可能赶不上杂草根系生长的速度,这就会造成杂草地上部的死亡,但是根系还具有一定活性、还能再次重新生发并萌发出地上部的情况,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而施药之后及时的恢复水层,在稻田土壤中就会认为创造一个水淹、缺氧的环境。不仅仅是对水稻根系的生长有影响,对杂草的根系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杂草以及吸附了除草剂之后,缺氧环境对杂草根系的抑制作用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地下根系的死亡,从而提高杂草防除的效果。

 

作者:才艺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