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常见病虫害有很多、发生很严重,该怎么处理?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8-09 作者:最新技术 |
水稻苗期的病害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有多种类型;非侵染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虫害。因此必需抓好水稻苗期肥水的精确管理,提高水稻群体生产力。
造成因素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①低温冻害②生理性赤枯病③烂秧④药害造成
真菌性病害:①稻瘟病②恶苗病③烂秧(真菌)干尖线虫
细菌性病害:①褐条病②条斑病③基腐病
细菌性病害:①褐条病②条斑病③基腐病
水稻苗期病虫害及防治
水稻生理性病害水稻苗期病害是指发生在水稻育苗期间的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俗称烂秧。常见的有生理性烂秧、 黑根、死苗以及侵染性的绵腐病、立枯病、恶苗病、疫霉病和腐败病等。
(一)水稻生理性烂秧:1.症状识别①烂种:尚未发芽种子就腐烂了,实际上是留种不善或催芽不当引起;②烂芽:发生普遍,指发芽但尚未转青就死亡;③烂苗:多发生在2~ 3叶期,如常因低温冻害引起。
(二)水稻赤枯病发病原因:
1、土壤缺锌、缺钾;
2、未腐熟的有机肥和绿肥施用过量,易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造成稻根窒息中毒,影响对钾等元素的吸收;
3、长期深灌或山区冷浸田、深泥田,使土温偏低、根系发育不良;
4、栽秧后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稻株发育不良。
水稻赤枯病防治技术
(1)改良土壤结构,如深耕,砂田掺泥或泥田掺砂等。
(2)增施钾肥、锌肥,施(酷历+安泰生+优多钾)。
(3)加强田间管理,浅水勤灌,结合中耕,追施速效性肥料,促进稻株生长,保证田间土壤的透气性等
另外,还提醒大家在栽秧的时候,切忌深插秧,早稻移栽后气温较低,宜浅水多灌,及时追肥耘田,适时露晒田,提高土温和土壤通透性。这样才能从提高栽培技术上避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
(三)低温冻害症状:
秧苗叶色淡绿带黄,有褐色针状不规则斑点,以叶尖最多,严重时从叶尖向叶基逐渐枯焦,秧苗柔软,秧根褐色细弱,弹性差,新根细而少。
原因:主要是低温影响形成的,如温度骤降(日均温15℃以下),或昼夜温差过大时,叶绿素的形成被夜间低温破坏而使叶片变黄。还因低温抑制了根系活力,减弱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对策:应以调节水温为主,白天排水晒田增温,夜间灌水保温,以增强土壤通透性和提高泥温,针对性地施用热性有机肥,叶面喷施速效氮肥。喷施(穗满多+酷历)。
(四)药害原因:前茬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对策:将药害田块的水全部排出,灌入新鲜水,再排出,再灌入新鲜水,如此反复3次进行冲洗田面。喷施生长调节剂(穂满多、酷历、施芳)2-3次,促进水稻生长。待秧苗正常生长后,及时追施肥料,适时晒田,增强根系活性。
(一)稻瘟病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
(1)施肥不当(2)播期过晚 (3)种植品种不当(4)稻田水分管理不当。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稻草处理(3)种子处理(4)加强肥水管理(5)化学药剂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使用药剂(拿敌稳+丰派)。
(二)恶苗病的发生症状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水稻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而且近年发病日趋严重,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对于水稻恶苗病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
一、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2)水分管理。采取间歇灌溉方法。(3)水稻秸秆利用,秋耕深翻。(4)缓释肥作底肥,分蘖期选择使用锌腐酸尿素并搭配生物菌肥使用。(5)秧田期发现病苗时必须拔出销毁,然后插秧,并适当增加插秧密度。
(2)化学防治
水稻恶苗病只有靠浸或拌种(高巧+种翼)时才能克服,一旦得病再进行防治效果会很差。
(三)真菌烂秧:
防治水稻烂秧的关键是抓育苗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抗病力,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适用药剂(丰派)。
(四)干尖线虫病发生状态:一般剑叶或其下一叶、叶先端1~8cm处现半透明茶褐色干枯扭曲成干尖,灰白色。病健相交处有一条褐色的弯曲界线,线虫在谷粒颖壳和米粒间越冬。从芽鞘或叶鞘缝隙潜入幼苗。
(一)细菌性褐条病:
初在叶片基部中脉上出现黄色水渍状斑,后呈深褐色长条斑。全叶抽出前感病,枯死呈假枯心。病部可挤出菌脓,病重田有腥臭气味。带菌种子为初次侵染来源。病菌随水流传播。第一真叶上即可现病,分裂期最敏感。低洼、暴雨洪灾稻田发病重。
(二)细菌性基腐病: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取决于菌源因素,流行与否主要受品种的抗性、天气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防治应采用选载抗病品种,注重培育壮秧,加强科学管水和合理施肥的综合治理策略。
(三)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多从气孔侵入,病斑初为水侵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色至黄褐色细条斑,呈半透明状,病斑二端呈侵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与白叶枯病类似,但对光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发病的前提条件取决于当地是否存在菌源,流行与否主要受品种的抗性、天气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防治必须强化检验,切实做到杜绝初侵染源,选载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科学管水,辅以药剂(好立挺+铜高尚)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稻飞虱发生危害主要特点:
稻飞虱是一类暴发性、隐蔽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该害虫危害水稻的同时,还能够传播病毒,随气流远距离传播,为水稻菌核病等多种细菌性病害提供发生环境。稻飞虱成虫、若虫均可危害水稻,一般都集中在稻丛或穗基部,刺吸稻株的汁液,水稻孕穗、抽穗期受害,不能抽穗或影响稻谷的饱满度,造成减产;同时,稻飞虱还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加重纹枯病的发生,并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稻株中毒萎缩,稻茎下部变成黑褐色,谷粒成为褐色瘪壳,以致倒伏、枯死,危害严重的造成30%-70%减产,甚至绝收。
1、防治时期和方法 在稻飞虱防治前期和处于低龄若虫期,主要选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适用药剂(非常火+良功)。
(二)蓟马的防治技术:
蓟马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温室大棚中发生的较重。危害的范围也比较广,不仅会直接危害作物,还可以传播病毒病。蓟马成虫、若虫均可危害,蓟马为锉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新叶、嫩芽、花器和幼果的汁液等。经蓟马危害过的植物嫩叶和嫩梢组织发育不良缩小变卷曲、变硬,节间缩短,生长缓慢;叶片受害后会变薄,在叶面上会形成密集的小白点,或条形长斑;蓟马多在嫩梢或嫩瓜的毛丛中取食,幼瓜受害后果实会变硬,瓜毛变黑,造成落瓜,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及时铲除田间的杂草、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目的是清除虫源和减少蓟马的栖息场所。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作物的生长势,减轻因蓟马危害造成的损失。适时浇水,防止干旱,创造不利于蓟马生存的田间小环境。
2.物理防治
蓟马对蓝色具有强烈的趋性,可以在田间张挂蓝板,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
防治蓟马可以选择的药剂有(非常火)。
作者:祝子祥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