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系得了“癌症”,难道也和人类癌症类似,无法根治吗?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9-16 作者:最新技术


 

葡萄根癌病又名“根头癌肿病”、“冠瘿病”,是当前我国葡萄生产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受到该病害侵染的果园,通常会造成减产20%左右,严重的时候减产量高达一半以上,同时也有不少葡萄园因此种病害发生导致毁园。对于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手段,目前多集中在前期的预防以及发病初期的防治,根治的方法依然没有。基于此,本篇文章将从病症、侵染规律等方面着手,重点讲解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手法。

一、哪些特征是葡萄根癌病所独有的?

葡萄根癌病的主要症状是根部的癌肿。此外,指葡萄2年生的主蔓近地面和苗木的嫁接口部位也会发生。在病害发生初期,会在感病部位形成乳白色、光滑、个体小的圆形突起瘿瘤,之后随着病情逐步发展,瘿瘤会不断变大,颜色不断加深,最终呈现褐色或深褐色,内部组织也会木质化,瘿瘤坚硬。

感病葡萄植株由于皮层及输导组织遭到破坏,故其吸收及运输通道受影响,对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具体表现为:根系发育受阻,吸收根变少,树势逐步衰弱,植株矮小,茎蔓变短,叶片黄化并出现不同程度脱落,严重的时候整个植株干枯死亡。

二、哪些致病规律可以加以利用?

其一,葡萄根癌病的病菌多在土壤、病株以及瘿瘤组织中越冬,所以在葡萄冬季修剪后,那些感染病菌的枝条、落叶、杂草以及瘿瘤等病残体如若没有及时带出果园进行集中烧毁处理,就容易提高明年的发病概率。

其二,葡萄根癌病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达2-3年,这期间如果遇到合适的土壤环境也会加重其发病概率。该病害发生一方面需要适宜的温度,研究指出其发病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5℃-30℃,温度超过30℃和低于17℃时,病害一般不会发生;另一方面需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广泛的调查指出土壤PH值大的果园往往发病程度以及频率都明显高于中酸性土壤的果园。

其三,田间操作不当引起的机械伤口,会为病菌的侵染危害提供便捷入口。其中在北方寒冷葡萄栽植区出现机械伤口最多的就是越冬埋土防寒后的来年出土过程,并且这个时间也是葡萄伤流期,极大的增加了根癌病病菌的侵染传播。大量的试验研究也表明了该病菌在蜘蛛体内的侵染循环从春季葡萄伤流期便已经开始了,初夏时期开始初次发病过程。

三、如何“多措并举”的做好根癌病防治?

 由于葡萄根癌病的病菌生长在木质部,所以目前为止还没有彻底有效的防治方法,所以防治这种病害的关键就集中在“预防”阶段,具体来说就是预防葡萄植株受伤和维护健康的藤蔓,并除去死亡和生病的组织,以此来减轻病害的发生。在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

1、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毒的苗木。葡萄育苗阶段选择在无病的园区进行,嫁接的时候所选枝条应来自于无病毒感染的葡萄园,防止病菌接穗成为葡萄定植后的侵染来源。需要从外地引进苗木的朋友,最好在有检疫检测等相关证明材料的苗木单位引进,避免不必要的病虫危害侵染。(2)强化田间管理措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及时补充土壤中缺失元素,同时在葡萄的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有机肥的施用,适当调节土壤微环境,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同时也需要避免过分施用氮肥,以防造成土壤酸碱度失调的现状,进而为葡萄根癌病的发生营造有利条件。在田间操作时,尤其时植株早春出土阶段,避免粗放操作所导致的大量伤口出现,为根癌病菌营造侵染入口。(3)个别病株出现的时候应及时防治。比如在葡萄园区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单株感染此种病害时,应立即扒开其根际周围土壤,然后用刀切除根瘤,之后再用稀释100倍的硫酸铜溶液消毒切口,并外涂适量波尔多浆保护。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采用非致病细菌菌株接种到葡萄植株及其生长的土壤中,以此来达到减轻或防止根癌病菌为害的目的。截至目前,已经发现了20多种可以用于防治葡萄根癌病的生防菌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放线菌株产生的K84,其次为水生拉恩氏菌产生的HX2。

3、化学防治

葡萄根癌病为害较轻的时候可以通过刮除病瘤,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0%抗菌剂402乳油,抹除伤口,以此来缓解病害,并结合适当的药剂灌根技术进行深层次防治,具体灌根药剂可以选用1%硫酸铜溶液进行。发生严重的果园,笔者建议直接挖除病株,然后对果园土壤进行深翻改土或客土,再用3%次氯酸钠或1%硫酸铜溶液对园区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作者:张佳伟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