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要有“绣花”般的耐心

科技日报 2018-03-08 作者:孙玉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如何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在愿望,彻底拔除“穷根儿”?笔者以为还需倚仗科技力量,让科技成为困难地区和贫困群众过上长远好日子、奔向真小康的“守护神”。相比“送米”“撒钱”等简单直接的做法,科技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效果实在长远但收效慢,因此更需要以“绣花”的好性子,沉心静气地坚持下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脱贫工作到了最后攻坚阶段,剩下的老少边穷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少地区除了自然环境劣势外,科学技术素养严重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倡导走绿色发展的新路,转变农业种植方式,这需要扎实的农业技术做支撑;贫困地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时,也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贫困地区要实现长远发展,更需要一批扎根当地的“田秀才”“土专家”。这一切,都绕不过“科技”二字。

  绣花要得手绵巧,方寸乾坤看针法。科技帮扶是从根本上打开困难群众致富之门的钥匙,是治本良药,但不会立竿见影。科技扶贫不能“轻飘飘”,要像仕女绣花一样,慢功出细活,要因地制宜,一村一村地做好科学规划;因户施策,一户一户地传授种养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技之花在贫困地区常开不败,才能让被帮扶的贫困群众真正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再也不会为贫穷所困。

  困难地区脱贫,不应指望简单的“输血”疗法,“依靠外力”不如“自力更生”来得长久。乡村全面振兴路上,要彻底送走贫穷“瘟神”,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更离不开脚踏实地,长期付出的决心和恒心。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