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传播体系构建科普中国网综合 2018-05-23 作者:宋娴 |
科学在自身日臻完善和精细的同时,其社会属性也日益凸现,科学及其影响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何处理科学、社会以及公众的关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组织和学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科学教育的作用也日渐凸显。
美国在政府层面的科学传播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完成,首先是科学教育途径,其次才是科学传播途径。美国在公众科学传播中,政府在科学教育中投入的精力更为巨大,由于联邦不直接参与教育,科学教育的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法案完成的。除此之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同样担负着促进科学教育、大众科学传播的职能。本文我们主要围绕科学教育和公众传播这两个问题对美国的科学传播政策进行阐述。
一、美国的科学教育政策——从《国防教育法》到 STEM
美国 1958 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率先掀起了世界第一次科学教育改革的波澜,美国首先提出,决定国家科学技术能力的核心在于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实施,美国要以发展科学研究和改善科学教育为头等大事,将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科学研究。 [1] 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目标与措施广泛影响着西方各国的科学教育,成为波及全球的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
伴随着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的兴起,1983年4月,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发起了有关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改革的长期规划。《国家在危急中 :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基于美国国家竞争力以及社会未来发展的角度,率先提出对美国科学教育目标、手段、措施与方法重新进行改革。并于第二年开始启动“科学技术的国家计划——2061 计划”。此次科学教育改革,美国明确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普及科学教育”的科学教育新目标,由此, “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该报告还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和科学依据。将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 ( 属于总论部分 )、物理、生态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理世界、科学史观、一般主题与思维习惯,作为 12 类核心类别进行了整体的教育设计。
1996 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Scientific Literacy) 作为基本的目标。“科学素养是对个人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务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知识和理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他们能够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科学素养的本质方面在于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以及对科学科目的深入理解;科学素养也包含了对科学本质、对科学事业以及科学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 [2]
进入 21 世纪之后,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美国面临着新的挑战。为回应这种挑战,美国对科学教育进行了新的改革和调整。2002 年1月,乔治·W·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勾画了 21 世纪美国教育改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的责任意识;在教育内容上注重语言、数学等基础知识教学。2005 年 5 月,美国科学院应国会的邀请,开始研究美国竞争力问题,评估美国的科技竞争力,并提出维持和提高这种竞争力的建议。10 月提交了名为《站在风暴之上》的咨询报告。在此基础上,2006 年 1 月,美国总统公布了一项重要计划一一“美国竞争力计划”。这个可能对美国未来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揽子方案提出了两大目标:在基础研究方面领先世界;在人才和创造力方面领先世界。为此,该计划特别强调,要加强学校的数学与科学教育,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并不断加大 STEM 教育的投人,培养学生的科技数理素养。 [3]
STEM 教育代表了美国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最新举措。2009 年 1 月,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向奥巴马总统提交了咨询报告,主题就是“改善所有美国学生的 STEM 教育”,动员全国力量支持美国学生发展高水平的 STEM 知识和技能。2011 年,奥巴马总统推出了旨在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的《美国创新战略》,提出了“创新教育运动”的口号,指引着公共和私营部门联合,以加强 STEM 教育。2011年 3 月,由美国技术教育协会主办的第 73 届国际技术教育大会在美国举行,会议主题是“准备STEM 劳动力:为了下一代”。当前,美国从三个方面建立了一套 STEM 教育体系 : 一是将各州 K-12的 STEM 教育的评估标准与中学后的教育与工作要求加以对应;二是增强各州在 STEM 教育体制上的一致性以提高各州 STEM 教育的教与学能力;三是支持 STEM 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型以发现优秀的实践模式并加以推广。
二、美国科学机构对科学教育的支持措施
在美国,专门从事大众科学普及的机构当属美国科学基金会 (NSF)。早在《国防教育法》之前,1950 年,美国科学基金会法案就规定,NSF 是一个联邦机构,肩负着促进美国科学与工程教育使命。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其特点在于自身的专业性。60 多年来,NSF 在促进具有科学素质的、能够把握科学技术思想和工具的现代公民形成方面做出了持续不懈的努力。NSF 专门设有教育与人力资源局,该局下设五个部和一个项目办公室,分别是初等、中等和非正规教育部、本科生教育部、研究生教育部、人力资源开发部,科研、评估与传播部,以及激励竞争性研究项目办公室。其中,参与学校教育,是其职能的重要一环。其目标在于:培育下一代 STEM 专业人才,吸引和维持更多的美国人从事 STEM 职业;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研究共同体,该共同体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研和评估,这些科研和评估为美国 STEM 教育的卓越提供保障,并能够有效地整合科研与教育;提高全体美国人的技术素质、科学素质和数学素质 , 使他们在不断发达的技术社会中能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并过上富有成效的生活;提高(个人、地区、组织和 STEM 学科的)参与度,消除 STEM领域中的差距。 [4] 具体而言,NSF 介入学校科学教育的努力,主要是通过两个层面完成的,一类是高等教育层面,借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一类是 K-12 领域,通过课程、学校、教师等层面的努力,加强普通科学教育的效果。
(一)高等教育领域的支持措施
1986 年 12 月,NSF 实施本科生科研体验计划,以增加本科生在科研方面的经验。1990 年NSF 拨款第一次超过 20 亿,其中,科学和工程教育预算比前三年翻一番。1990 年 10 月,NSF 实施“少数族裔参与联盟”计划(AMPP,Alliancesfor Minority Participation rogram),旨 在联合高校、政府和私人单位的力量来增加少数族裔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1992 年 7 月,NSF 与美国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Humanities)和教育部一起,资助人文科学的大学教育课程改革。1998 年 9 月,NSF 设立“综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培训”基金,该计划支持新的多学科项目的发展,以跨越传统的组织壁垒,为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相应的技能。
2000 年 9 月,NSF 实施“创新合作”计划,这项计划资助社区与高校、政府、基金会及私人机构的创造性合作。在资助基础设施方面,2001 年9 月,NSF 建立了六个微观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2003年12月,在国家科学委员会(NSB)的授权下,NSF 资助建设国家纳米技术基础设施网络,该网络覆盖 13 个大学。2005 年,计算机基础设施办公室正式成立。
NSF 的主要工作是资助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项目,而这两项工作都与学校密切相关,因为高校既肩负着培养科研人才和科学教育者的责任,又是基础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者。高校进行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指学校通过课程教育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科学素养,还包括学校开展相应的大众科普活动,使得科学能够被普通公众所接受和理解,从而更加支持科学研究活动。NSF 规定,项目承担者要利用一定比例的经费开展相应的科普活动,目前,高校采用的传播方式包括科研实验室对外开放,项目承担者科普所承担的项目,学校协会或社团开展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大讲堂以及为研究生开展的科学传播项目提供资助等。
(二)K-12 领域的校园活动
NSF 的 K-12 校园活动主要是围绕“促进教育”展开的,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NSF 都有一系列的资助项目,这些计划旨在从“提升学科领导能力”“支持学科发展”“培养科研队伍”“建立教育界内外的相互联系”四个方面提升科学教育的质量,采取了一系列能提高教育课程质量、实验室设施水平、教学评估、学生和教员多样性及各方面合作的做法。
三、公众层面的科学传播——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
从整体层面来看,美国并没有专门的科普科学传播的法令,美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科学和技术普及法,但是对于个别政府机构,国会制定的有关规定确实要求它们在科学教育方面做出努力。此外,大部分科教文化事业的规定其实大多停留在州一级的层面。很多人指责美国在公众科学传播上的失败,导致美国社会神秘主义、迷信盛行。 [5]
但冷战结束之后,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在美国也受到了一些重视。美国重视促成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公众和科学界普遍存在隔膜,在诸如疯牛病等事件上产生了较为不良的效果;其次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政府已无法再以国防安全需要为由持续不断地加大科研投入,要动用公共财政持续资助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必须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6] 在此之后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均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政府的一项任务。例如克林顿政府 1994 年发表《科学与国家利益》政策文件,确立了美国政府科技工作的五个目标,其中的一个就是要通过科普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素养。国会 1998 年发表的《开辟未来——走向一个新的科学政策》报告中,也特别强调面向公众开展科学传播工作。 [7]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和国会对加强科学传播取得了共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2004 年印发的《为了 21 世纪的科学》文件,分析了科学教育对美国科技工作各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强调把美国科学教育的重点放在对科学、技术、工程劳动力的培养上。
除了参与 K-12 教育、本科研究生教育之外,NSF 还积极推导“非正式教育项目”,这也亦即是我们传统认知上的不限年龄、背景的公众科学传播活动。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主要资助以下项目:首先,开发和实施旨在提升全体公众(不管其年龄和背景如何)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参与和理解的非正规学习经验 (InformalLearning Experiences);其二,促进非正规科学教育的知识和实践。
“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的努力目标:第一,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特别是“代表度不足”的群体(Underrepresented,如少数民族、女性、残疾者)和“服务度不足”的群体(Underserved,如农村社区)参与科技活动,促进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的联系;第二,鼓励父母和其他成人推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发展,鼓励在家庭和其他场合支持青少年科技活动;第三,把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带到那些范围广大但没有或少有机会的地区 ( 如农村偏远地区 );第四,提升青少年和成人的科学素质,让他们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的意义和应用,激发他们进一步体验科技的需求,帮助他们就相关政策议题做出明智的、负责任的决策,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相关的目标还包括: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科学教育;加强非正规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对非正规科学教育过程进行研究;将新的教学材料引入现存教学形式和内容 ,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质。
“非正规科学教育”项目对各种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予以支持,包括:博物馆展览,面向青少年或普通大众的电视节目、系列科教影片,以及在自然博物馆、科学中心、水族馆、自然中心、生物园、植物园、动物园和图书馆的展览或教育活动,社区和青少年中心的教育项目和活动。 [8] 另外,该计划支持的项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力求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向他们宣传科学和技术知识;二是力求使有关设计方案和宣传材料与正规教育目的相结合,也就是说,有关设计方案和资料可以被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师拿来作为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获此计划支持的项目设计被学校老师拿来进行辅助教学。
此外,NSF 的立法和公共事务办公室每年还组织“国家科学和技术周”,这一设置显然借鉴了英国的科学节活动。自从国家科学和技术周活动开展以来,其规模和影响愈来愈大,迄今已有几百万人参加了以科技周为背景的各种国家和地方动。每年的科技周既是头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开始。为了庆祝和宣传科技周的工作,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散发大量的宣传材料独特新颖的宣传广告。虽然在科技周的庆祝活动期间也举办大量的科普教育活动,但是国家科学和技术周的实际意义在于倡导围绕科学与技术进行全年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据统计,围绕科技周全国每年要组织几百个项目和活动。负责该项工作的立法和公共事物办公室出版专门通讯和杂志宣传科技周及有关活动。此外,NSF 的立法和公共事务办公室每年还组织“国家科学和技术周”,这一设置显然借鉴了英国的科学节活动。自从国家科学和技术周活动开展以来,其规模和影响愈来愈大,迄今已有几百万人参加了以科技周为背景的各种国家和地方活动。每年的科技周既是头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开始。为了庆祝和宣传科技周的工作,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散发大量的宣传材料和独特新颖的宣传广告。虽然在科技周的庆祝活动期间也举办大量的科普教育活动,但是国家科学和技术周的实际意义在于倡导围绕科学与技术进行全年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据统计,围绕科技周全国每年要组织几百个项目和活动。负责该项工作的立法和公共事物办公室出版专门通讯和杂志宣传科技周及有关活动。
总体而言,美国政府在公众科学传播的政策支持并不大,其国家层面的科学传播主要是通过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来完成的,面向青少年,旨在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相关行业。例如在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中,就没有科学传播的特定要求,科研传播仅仅只是依靠 NSF 自身的职能部门完成的;在 NSF 中, “非正式教育项目”在整个科学传播所占的总经费比重仅为 1% 左右,且青少年中心化的现象十分明显。科学传播更多的是依靠非政府组织、个人以及科学教育项目来完成,面向普通公众的科学传播的项目较少。
参考文献:
[1]金多广 . 美国两次科学教育改革中的 HSP 思想背景
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5.
[2]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1996),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3]Bucchi, M., Trencheds, B. (2008). Handbook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York, Routledge.
[4]Science and Trust Expert Group. (2010)
Starting a National Conversation about Good
Science,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5]( 美 ) 伯纳姆 . 钮卫星译 .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
的——美国的科学与卫生普及 [M]. 上海 : 上海科
技教育出版社 ,2006.
[6]Yager, R.E.(1996).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7]Horlick-Jones, T., Walls, J., Rowe, G.,
Pidgeon, N., Poortinga, W. and O’Riordan,
T.(2006) ‘On evaluating the GM Nation?
public debate about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transgenic crops in Britain’, New Genetics
and Society, 25: 265–88.
[8]Yager,R.E.(1996).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美国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