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意大利航天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04-03 作者:白旸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意大利作为航天强国,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已开展了近二十年的合作。2019年1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意大利期间,两国在“中意政府委员会第九次联席会议共同文件”中强调了中意航空领域合作的价值,对该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表示满意,并表示“愿意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空间科学、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合作。
早在二十年前,中国和意大利就启动了航天合作。意大利航天领域官员多次强调与中国进行航天合作的重要性:“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令中国的航天事业受益匪浅。在高速发展中,意大利有幸为中国提供自己的创新理念和精密技术,这为两国的航天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国际航天领域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战略格局。一方面,在市场化作用下,航天早已不再是“秘密”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先进技术输送到这一领域;另一方面,随着航天技术的日益发达,通过向星体空间发射卫星,人类在通讯、互联网、地震预测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新的变化预示着航天国际合作将触及更尖端的技术。
卫星发射
2018年2月2日,中国全新研制的电磁监测实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可开展全球7级、中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为地震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张衡一号”搭载了意大利高能粒子探测器,此探测器是意大利同中国合作的“利玛窦”计划的一部分。意大利用这位中意科学文化交流的先驱者命名该计划,目的就是为了体现两国流芳千古的深厚友谊。
2011年11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意大利航天局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关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协议》,明确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合作事项。2013年8月,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CSES)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同年9月,两国航天局又签署《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意大利航天局关于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5年底中国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意大利参与了部分探测器的研制。合作步步深化,成果显而易见。
“张衡一号”上搭载的这颗意大利高能粒子探测器与中国的高能粒子探测器互为补充关系,在不同的天域进行探测,未来将为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捕捉较为全面的高能粒子动态信息和数据。
“这个系统的一个难点是标定问题,我们提出了中意合作。我们带着全套的设备到意大利的等离子体环境里进行比对试验,最后的结果是,双方传感器和仪器的指标性能非常一致,给我们解决了仪器的标定的问题,也为我们以后空间探测载荷的标定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张衡一号”电场探测仪主管设计师李诚介绍说。
“张衡一号”的发射将中意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带领中意两国的相关科研人员进入到了这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使两国优先获得最新的第一手数据。
这是一个成果,也是一个开端。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意大利航天局的合作,后续还将规划安排电磁、重力梯度等地球物理场探测科学卫星的发展。”
另外,意大利在通信卫星的研究上也有一定的经验。意大利罗马大学互联网工程约聘教授安东尼奥·萨易托认为,在通信卫星上“中意可以在多波束天线、地面核心站点,以及与地球网络的FPGA互联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
太空探索
随着2003年神舟5号飞船第一次将宇航员杨利伟运送至太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国发射了首个小型试验性空间站,成为第三个独立发射空间站的国家。而在太空飞行、国际空间站建设和开发方面,意大利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围绕载人航天活动开展合作是两国共同的意愿。
2017年2月,时任意大利总统赛尔焦·马塔雷拉访华期间,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意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意大利航天局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合作的协定》,确定了双方将在空间科学实验研究、空间在轨设施、空间站支持与运营、实验载荷联合研制等方面推动开展载人航天交流与合作。这是第一份中意两国专门针对载人航天领域签署的协议,将两国航天合作带入了更深层的发展空间。“太空是一条没有界限的新丝绸之路”,前意大利航天局局长罗贝托·巴蒂斯评价道,“该协议对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科学界至关重要”。
根据该协议,两国航天局还将成立一个“合作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以确定伙伴关系的合作方式,同时包括获取科学数据、联合出版科学研究成果、人员交流,以及共同参与载人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
只有认识到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太空探索才能取得成功。无论从科学视角还是技术发展来看,国际合作都是进行太空探索的必要方式。中国和意大利均是“促进空间科技合作,维护和平利用太空”的积极践行者。
2018年2月25日,意大利政府成立了由总理府国务秘书担任主席、囊括内阁12个部委的太空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计划在使用地球观测传感器“雷达”的新一代高分辨率雷达卫星计划上,以及地球观测、载人航天及航天通信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
而中国正在加速推动低轨道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预计2020年正式启动,2022年完成。2018年5月28日,“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在维也纳举行,中国正式开启空间站国际合作,盛情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史忠俊表示:“首先,这次的合作高度开放,面向所有国家,不论这些国家在外空方面的发展水平如何;第二是这次合作高度包容,合作对象既包括政府、国际组织,也包括私营实体和研究机构,合作模式是丰富多样的。”这是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同世界各国开展合作的重要一步。
在同年12月举行的中意创新合作周上,意大利航空局表达了想要将自己的技术和宇航员带上中国空间站的愿望。“我们希望围绕空间站与中国展开更紧密地合作。”日前,会说中文的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表达了希望登上天宫2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中意两国在航空领域的合作效率之高令世界称道。相信未来两国会有更多的机会共同遨游太空。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航天合作提升中非友谊新高度
下一篇:北斗卫星,闪耀一带一路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