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 科技兴茶富茶农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 发布时间:05-11

  

  近年来,安化黑茶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湖南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助力安化及周边县市区茶农脱贫致富的主要动力。以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安化黑茶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为安化黑茶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茶农、黑茶企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科技创新让黑茶崛起底气足

  黑茶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产品,也是最值得深度研究开发的“健康茶”。早在明万历年间黑茶就被定为官茶,产量为世界第一。丝绸之路开通后,因其能消解脂肪、袪除油腻,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被边疆牧民们视为“生命之饮”。最兴盛时,安化有八大茶叶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但是长期以来,黑茶仅仅只停留在边销茶,缺乏创新改进。

  20世纪80年代,还在师从施兆鹏教授读硕士的时候,刘仲华就开始研究黑茶品质形成机理。2000年,35岁的刘仲华第一次来到安化县,对历史悠久的湖南黑茶产业进行调研。当时黑茶一直面临着原料质地粗老、包装土气笨拙、加工落后,以及储运不便、质量控制不稳、健康机制不明等诸多问题。传统黑茶主要原料为粗老茶叶,茶梗多,利于“发花”。安化黑茶产业要复兴,原料要升级,如何让没有茶梗的细嫩茶叶也能发花?2005年,湖南省益阳茶厂副总经理刘杏益将这一个难题交给了刘仲华。2005年5月,刘仲华带着他的团队来到厂里,现场攻关。为取得一个可靠的数据,常常通宵达旦工作。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失败……在益阳茶厂的实验室,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刘仲华联合益阳茶厂技术团队终于找到了最佳温度、湿度和茶叶透气性,让无梗的鲜嫩茶叶也发出了茂密的“金花”!随后,刘仲华团队又发明了黑茶诱导调控发花、散茶发花、砖面发花及黑茶品质快速醇化等加工新技术,科学系统研究探明了黑茶(尤其是富含“金花”的茯砖茶)的健康密码,为黑茶从边销茶蜕变成健康茶、时尚茶奠定了科学依据。自2006年起,刘仲华带领的团队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研究发明了茯砖茶高效安全综合降氟技术,可在相对低成本下控制茯砖茶含氟量符合国家标准。

  2013年,刘仲华带领团队与湖南省蚕桑研究所帮助安化云天阁茶业公司进行“桑香黑茶”研发,历时三年之久,在比例和具体功效上首次实现精准量化,引领该省黑茶产品创新潮流。2014年他赴哈萨克斯坦,使安化黑茶重走丝绸之路。2016年,刘仲华教授领衔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中国茶业界获得的最高荣誉。随着刘仲华团队研制的系列黑茶加工新装备出台,实现了黑茶加工的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和标准化,建立了黑茶质量标准体系,研制了方便型、功能型、时尚型黑茶新产品20多种等等,倡导茶叶的平民消费、全民消费,极大地促进茶文化进一步普及,茶产业进一步升级。这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使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安化黑茶产业再次闪亮登上舞台。

  成果转化让产业发展路子宽

  安化是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县。十年的“学研产一体化”公司经历,使刘仲华深深认识到,为学术而学术,为论文而论文,这样的成果没有生命力。既然研究茶叶科学,就要研究深、研究透,就要为茶产业所用,为茶农造福。刘教授担任安化黑茶专家顾问,为黑茶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有力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每年不停地在安化大大小小的黑茶企业中穿梭,将研究成果渗透进安化黑茶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的整个产业链中。刘仲华团队攻克的黑茶科研技术成果带动了黑茶产业的发展,安化黑茶真正实现了产业精准扶贫。黑茶产业近三年增加农民就业岗位50000多个,带动农民户均年增收10000多元;借着“安化黑茶”这块金字招牌,县里建起了古茶市、中国黑茶博物馆、中国黑茶大市场、中国黑茶产业园等,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2018年,安化县的茶叶产业综合规模达到180亿元,税收3亿元。

  产业壮大让贫困农户钱包鼓

  据调查,安化县目前从事黑茶种植及相关包装、旅游等产业的30多万人当中,贫困人口约有6.7万人。近两年,安化黑茶产业帮助安化县5万余人脱贫。安化县贫困农户以茶种植加工等增收达1800元/年/人,随着黑茶产业不断发展,更多人从事黑茶生产与加工制作,安化县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我只包了十几亩茶园,每年茶园收入上万元,今年还准备多承包一些茶园。”做向导的李师傅因茶脱贫,他还说目前一年只需要做半年,其余时间都在学习做新品种茶,黑茶让他在家门口看到了希望。在安化,像李师傅这样走上黑茶脱贫致富之路的农户数不胜数。

  18年的执着,刘仲华和他的团队让金花飞出了安化这座大山,飞出了国门。刘仲华和他的团队以科技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了安化黑茶复兴,推动黑茶产业发展,带动更多茶农走上致富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