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大教堂与圣杯
在爱丁堡以南,罗斯林峡谷边,伫立着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是舒展于五百年前镌刻着宗教传说和神话故事的长卷;它是文学艺术作品充满文化底蕴和玄幻色彩的灵感源泉;它是中世纪留给后世谜团重重的传奇故事……它就是罗斯林教堂。
这座哥特式教堂仅二百余平,但墙壁和屋顶的内饰却包罗万象:基督教的十字架、犹太星、共济会的方矩和圆规、圣殿骑士的十字等等。大量神秘符号的密集存在,激起了宗教学者和世人的强烈好奇。其中当属“圣杯”之迹的传说最为瞩目。
相传,罗斯林教堂是圣杯的藏匿之处。在美国作家丹·布朗(Dan Brown)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罗斯林教堂作为“The Holy Grail 'neath ancient Roslin waits(古老的罗斯林下圣杯静待)”的谜底,走进大众视线。自此游客骤增,皆为一探圣杯的秘密,而罗斯林教堂也开始被大家称作“密码大教堂”。
关于圣杯的解释,众说纷纭,都似确有其事般真实有趣。在新约圣经中,圣杯是圣餐时盛装代表耶稣血液的葡萄酒容器;在亚瑟王文学中,圣杯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器具;在法国诗人罗伯特·德博龙(Robert de Boron)笔下,圣杯里注满了鲜血;甚至,丹·布朗(Dan Brown)在书中所提到的圣杯被读者解读为玛丽亚的遗骸或女性力量的象征……
关于圣杯的下落,人们亦莫衷一是:有人推断圣杯就砌在学徒之柱内,也有传说称教堂拱门石雕的图案指引着圣杯的踪迹……
藏匿于石雕中的音乐密码
倘若你步入罗斯林教堂东端的圣母礼拜堂,映入眼帘的是精巧排列的拱门,其上似有规律的排布着刻有纹样的立方体石块,拱梁于柱的起始之处有各执不同器物的小天使。传说,石块之上的图案是音乐密码,小天使是乐谱提示,若能解密并演奏出音乐,便可得到启示从而解开教堂最不为人知的秘密。
英国钢琴家兼作曲家托马斯·J·米切尔(Thomas J. Mitchell)和他同为钢琴家、作曲家的儿子斯图尔特·米切尔(Stuart Mitchell)亦被神秘的石雕所吸引,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经过父亲托马斯27年不懈的学习和研究,他们不仅揭示了与每个石块图案相匹配的音调,还探索出由这些图案组成的旋律及其和声的可能。
研究初期,托马斯就遇到了难题——破译石块上的图案符号密码。十年间,他不断地试图在书籍、图像、符号文本或绘画中寻找这些图案的对应物——甚至查看了楔形文字,但都无疾而终。
而后,托马斯将目光投向了一种关于声波现象的研究——音流学(Cymatics)。托马斯并不抱解密希望,因为他认为音流学的实验始于1725年。被恩斯特·克拉尼(Ernst Chladni)首次实践并记录,这一日期比罗斯林教堂的设计晚了几百年。
除了立方体石块,立柱上的天使形象也是解密的重要线索。起初米切尔父子认为,怀抱乐器或者其他器物的小天使,应当是代表每列拱门上石块编码的图案对应演奏或演唱方式的“音乐家”。直到有位独特的小天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小天使手中的乐器像是某种有五根弦的琴,但却没有调音柄。他们猜想五条刻痕想要表现的并非是乐器,而是五线谱;而看似在携琴而奏的天使也与其他天使不同,是作为关键的解密信息被刻画的。
仔细端详,我们发现,手持五线谱的小天使的三根手指标注出了五线谱中的三个音符。为五线谱添上高音谱表,不难看出,小天使的手指自左至右依次指示着B、C、A三个音符。没想到正是这位独特的小天使带领托马斯找到了破译图案符号密码的契机——使用音流学的方式解读三个音符得到的图案,竟与小天使上方前三个石块上的相差无几!
对于这样的发现,托马斯表示:“从开始研究立方体石块图案起,我就一直确信,无论是谁创造了包含在密码中的音乐,都会留下隐含着重要线索的“入口”或“钥匙”。就好像他知道有天有人会仔细检查特殊天使的雕刻细节,把他从“音乐家”身份行列中排除,从而看到迷惑项之外的音乐真相。”
父子二人借以“音流学”的方法,加之对毕达哥拉斯音乐理论以及文艺复兴乐器的深入调研,最终完成完整解密,并将过程记录于《罗斯林教堂:音乐立方体(Rosslyn Chapel: The Music of the Cubes)》一书中。儿子斯图尔特也以此谱曲并填入赞美诗作为歌词,创作出系列《罗斯林颂歌(The Rosslyn Motet)》。
父子俩的研究成果一经发布便引起了举世轰动,人们大为惊叹的同时也提出了质疑,称石块也许在岁月侵蚀中被破坏或是在修葺中丢失或被替换了,而米切尔父子坚信“这是罗斯林教堂石雕的创作者想要表达的音乐”。
托马斯在还书中写道:“如果音流学家恩斯特·克拉尼在他有生之年访问过罗斯林教堂,我们可能至少在200年前就按照他们的解读听过这些图案产生的音乐。但实际上,声音与图案的联系显然在他之前至少两个世纪就已经被探索并在罗斯林教堂中应用了。”
声音与图形的联袂
米切尔父子在破译教堂音乐密码时使用的研究方法涉及到一个视觉和听觉交相辉映的学科——音流学(Cymatics)。音流学的概念于1924年由汉斯·珍尼提出,Cymatics源自古希腊语,κῦμα,意为波浪。在音流学的实验中,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使薄层的粒子(水、食盐等)震动,形成固有的几何形状,音流学也就因此实现了听觉和视觉的联映。
事实上,人类早在15世纪就开始了对声音和振动现象的观察——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在手稿中记录到:“当敲击桌子的不同区域时,在桌子一侧观察,它上面的灰尘会聚集成各种形状的小丘。灰尘从小丘的侧边滚落,滚入小丘底部,然后绕着小丘的中轴再次上升。”达芬奇的观察是模态振动现象在历史舞台科学艺术表演的开幕。
托马斯称他们在解密中使用的音流学方法为“将声音与图形对应的‘公式’”。这个“公式”,其实就是获取图形的方式。用小提琴的琴弓在黄铜板边缘处缓慢拉动,铺在金属片上的细沙便会随着振动上下跳动、改变位置,最终会形成对称的几何图形。这是因为由于黄铜是种高度共振的材料,用小提琴弓在黄铜板上不同位置拉动时,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铜盘振动使细砂呈现的图形被称为“克拉尼图形”。
但托马斯不知道的是,在克拉尼之前就已有数位人才对这样的方法进行过研究。克拉尼便是重复并改进了17世纪英国博学家罗伯特·胡克的实验——只是将玻璃板替换成黄铜板。
从最初的现象观察记录,到现在的正式成为一个新兴的跨界学科,音流学这片沃土还有很多尚未开垦的领域等待着我们探索。
Reference:
https://www.rosslynchapel.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ly_Grail
Dan Brown, The Da Vinci Code
Rosslyn Chapel - The DaVinci Code's Holy Grail - Scotland Travel Ideas [Video]
Thomas J. Mitchell , Rosslyn Chapel: The Music of the Cub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ymatics
https://archive.org/details/noteboo00leon/page/542/mode/1up?view=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