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妮:让古生物“活”起来

科普中国网 2019-03-13

  她开设并主讲的网络公开课“化石趣谈”,向大众科普古生物学与生物进化的知识;将科普工作的重点放在娃娃身上,兼顾科普教育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为践行青年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她,就是西北大学教授刘建妮。

  探索生命的起源是人类不懈的追求,被恩格斯赞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作为一本影响人类思想进步的巨著,对社会各领域均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受制于化石资源的缺乏,备受神创论的攻击,而刘建妮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生物进化提供确凿的化石证据,将“死”的化石通过细致的科学研究变成“活”的生物,寻找人类始祖的奥秘。

  让古生物“活”起来

  面向互联网所能触及的广大受众,刘建妮教授录制了系列科普教育课程,使大众对整个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进化全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一提到古生物就只能想到恐龙的片面认识。

  2008年刘建妮教授着眼于“古生物学”与“生物进化”这两大块科普学习的大众需求,开设并主讲了将“古生物学”与“生物进化”融合在一起的科普教育课程“化石趣谈”,该课程以化石为窗口,将生命起源、生物发展的各重要阶段及其与相应地质事件、地质环境演变和地质时代系统地结合起来,借助便捷、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让“古生物学”走进广大受众的视野当中,既让普通大众了解生物进化理论、过程及进化的证据,也让大家认识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重大影响。

  据了解,该课程自2008年开设以来,深受欢迎:十多年以来,蝉联西北大学选课率最高的公选课,累计选课学生达到了5420人;2014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及大学生素质教育公选课,目前在教育部的门户网站“爱课程网”和网易公开课上均有在线,好评如潮:“刘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诙谐幽默”、“该课程以化石为窗口,以进化论为主线,对于古生物学的科普意义重大”。

  科普教育从“娃娃”抓起

  为了进一步拉近化石与大众的距离,刘建妮教授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化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3D复原出来,大大降低了普通大众对于化石的认知难度。刘建妮教授在授课及科普教育中,经常会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化石,将化石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及普通大众。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颁奖典礼(2014年刘建妮教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地质学领域唯一的获奖者)的活动现场,刘建妮教授仍不忘普及古生物的基本知识,她手持化石模型为来自北大附中的学生们讲述化石发现中的乐趣,深受学生们欢迎。

  更为重要的是,刘建妮教授将科普工作的重点放在“娃娃”身上,知行合一,兼顾科普教育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抓住了科普教育工作的“七寸”。刘建妮教授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科普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她曾多次在中学、小学进行科普讲座与化石认知。此外,她还将科普讲座和野外考察结合起来。

  2016年,刘建妮教授受邀作为中科科教的首席科学家,亲自带领中小学生赴云南进行野外考察,让中小学生在参观博物馆和听科普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实地体验寻找化石的乐趣。时至今日,刘建妮教授一直坚守在野外科普的阵地。

  另外,作为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的“科普大使”,刘建妮教授依托于西北大学博物馆,多次举办“小小古生物学家”科普活动,让中小学生在参观博物馆之余,参与室内化石挖掘及化石鉴定等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从而让他们在了解古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古生物,最终爱上古生物。

  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此外,担负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一直是刘建妮教授作为一名青年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

  青年科学家作为科普工作的排头兵,肩负着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就是面对社会迫切的科普、科教及科创需求应运而生的。而刘建妮教授作为此联盟的发起人和责任理事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得不提的是,在刚刚闭幕(12月22日-23日)的“第二届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中,刘建妮教授作为论坛的召集人和第一执行主席,为更大限度地激发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潜能,提高青年科学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践行青年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该论坛下设“科学传播”、“科学教育”、“创新创业”和“科技扶贫”四个专题,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各领域青年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来自全国各领域的24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由腾讯视频全程直播,最高在线人数23.8万人。此外,本次论坛还特意增设了“青年科学家与贫困山区中小学校长面对面”环节,多位青年科学家代表与16所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围绕“科技扶贫”主题进行深度探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网”、“科学网”和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本论坛进行了报道。

  刘建妮教授积极响应习主席和党中央在教育与扶贫方面的指示,在公益教育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前列。习主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扶贫是中央脱贫攻坚的治本之计”,刘建妮教授也深谙“科普教育,公益先行”。她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扶贫先扶智”的扶贫精神,竭尽所能地为贫困地区带去教育资源,送去知识的温暖。

  2018年4月,主题为“用科学做公益,让爱无处不在”的“精彩科学百校行”公益性科普活动首站走进洛南,刘建妮教授代表青年科学家作为首位开讲专家,为现场600多名师生做了题为《行走的仙人掌来啦》的科普报告,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古生物学的科学魅力,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不仅如此,针对该地区教育资源贫乏的现状,刘建妮教授还亲自选购了一批科普书籍捐赠给洛南地区的小朋友们。

  此外,在刘建妮教授的提议下,在第二届青年科学社会责任论坛的开幕式上成立了“青年科学家巡讲团”。明年,刘建妮教授将带领“青年科学家巡讲团”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精彩的科普报告并组织相关的研学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扶贫。

  科研是全民共享的社会财富和精神食粮

  虽然“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但是刘建妮教授在科普工作上的成绩有目共睹,蜚声国内外。

  2017年,刘建妮教授受邀参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陕西主场活动暨创新争先事迹报告会,为陕西省近千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做了题为“循着达尔文的足迹前行”的科普报告,赢得了在场的科技工作者的阵阵掌声。

  2017年“全国科普日”,刘建妮教授在西安市大唐西市科普活动现场,亲自为广大群众普及古生物学基础知识、讲解化石,受到了西安市政府领导的赞扬和鼓励。

  2018年,刘建妮教授凭借在“教育扶贫”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评选为“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不仅如此,刘建妮教授在《古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科学知识普及工作中的成绩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2015年入选“国家科普专家库专家”,并于2018年荣获了由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组委会授予的“专家荣誉证书”。

  在科研和教学之外,刘建妮教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科普教育工作当中,多年来为古生物知识的宣传、普及做出了诸多贡献。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刘建妮教授常说,“科研不应该是科学家的自娱自乐和自我认同,而应该是全民共享的社会财富和精神食粮”。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