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垃圾DNA”科普中国网 2018-09-28 |
1993年9月28日,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说起基因组,在基因组中有没有存在着大量的垃圾DNA呢?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基因是决定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原因,也就是说,那些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决定了生物体的表现型。可是,当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问世后,出乎人们的预料,人类基因组中的DNA只有5%左右是负责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而高达95%的DNA与蛋白质的合成无直接关系,它们不属于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于是有人认为,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垃圾DNA”。
事实果真如此吗?2003年,美国启动了“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这项计划期望一网打尽基因组中所有的功能元件。人们惊喜地发现,基因组中超过90%的DNA都会被转录,其中除了不到2%的基因被转录为信使RNA(mRNA),并进一步翻译成蛋白质外,也就是人们曾经认为的“有用DNA”,其余大部分都转录成为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非编码RNA(ncRNA),即一大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些ncRNA的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真核生物体内担负着调控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的重任;微RNA(miRNA)则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小分子干扰RNA(siRNA)除基因表达调控外,也参与了病毒防卫过程;piwi蛋白互作RNA(piRNA)在大部分动物体内参与转座子控制、染色体状态和发育调控。这些数量庞大、定位独特、机制多样的ncRNA构成了一座巨大、高效的基因调控网络,精确决定了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基因组的活动,使机体得以完成复杂的发育过程。非编码RNA一旦出现功能异常,就会引发疾病。所以,“垃圾DNA”这一称呼,正随着人类对基因组认识的深入而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垃圾DNA 基因组
版权所有少年儿童出版社,鼓励任何不用于商业性质的传播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航天员如何在太空生活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app.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x.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b.jpg)
![](/images/2017/source/55.jpg)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