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2.png

洪灾过后,这些疾病要注意

科普中国 2016-07-19

  洪涝灾害过后,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容易出现疫情,那么如何预防传染疾病,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呢?昨日,安徽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张进介绍,要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皮肤病和食物中毒等疾病。

  张进介绍,洪涝灾害之后,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毒蛇咬伤等。

  张进介绍,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保护水源,做好饮用水的消毒。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品,不生吃或半生吃小海产品;剩饭剩菜要煮透后再吃。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预防食物中毒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卫生。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受过水浸或水溅过的散装食物成品,不能再食用;受水浸的叶菜类和根茎类农产品,可用清水反复浸洗多次后才能食用。如有可疑工厂毒物污染时,应先经抽样作毒物检验;生熟食品要分开制作放置,制作时不共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盛装食品的餐盘、碗筷用后要彻底清洗和消毒并保洁存放;食用包装食品时,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

  此外,张进介绍,还要预防“烂脚丫”。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经常有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容易“烂脚丫”。对此,张进介绍,下水后每隔1至2小时最好能休息一下,擦干脚并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离水后,一定要将脚洗干净,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一旦发现传染病人,要就近报告当地卫生部门,以利于及时处理,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陈旭 实习生 张永瑞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杨赛君)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