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谨防心灵震裂 地震后如何平复灾区人民的心理创伤?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7-08-16 |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地震等重大灾难往往会带来伤亡、损失和心理创伤,与身体损伤和财产损失相比,心理创伤常常容易被忽视,但一旦不及时修复心理创伤,则可能会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那么地震发生后人们会出现哪些心理反应?地震导致的心理创伤该如何平复呢?
人们在地震后会出现哪些心理反应?
地震出版社介绍,遭遇灾难后,人们通常会出现下列心理反应:(1)情绪不稳定,比如极度亢奋,或者频繁地自责或责备他人等;(2) 感到无助,出现失眠、抑郁、疲劳、无力等症状;(3)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仅拒绝与他人沟通,还拒绝他人的帮助;(4)惧怕回忆,伴有头部或胸部疼痛,感到头晕、麻木或不知所措等;(5)常做噩梦,难以集中精神,记忆力减退。
此外,成都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李洪毅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指出,心理问题在震后就会出现,但由于开始几天人们忙着找人救人、解决吃住等问题,心理问题表现得并不明显。到了震后第3、4天,紧急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后,心理问题就会集中显现,且很多人会出现应激反应,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经历地震后应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解放军第302医院心理门诊主任李琳在接受《中国医药报》采访时建议,首先,地震发生后,要从正规渠道了解地震及救助的最新动态及信息,避免不实传言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影响自身健康;不要强行压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可以选择哭喊、倾诉等方式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尝试在思想上把自己从地震灾难中脱离,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整件事情,把注意力多转移到有利于缓解自己情绪的事情上面;相信祖国,重拾信心;若经过较长时间后仍无法自我调整,可以选择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
心理救援人员是如何对受助者进行心理急救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心理急救是心理救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包括4个阶段,即一看、二听、三连接、四结束。“一看”是指要核实是否有人出现应激反应,考察是否有人呈现出明显的抑郁、焦虑状态或出现行为异常,对个别心理和人格软弱、敏感的人要善于发现。“二听”是指倾听受助者,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现实感。在与受助者沟通的过程中,心理救援人员需要保持声音的平静与柔和,不要催促对方讲话;如果受助者表现出极度应激状态,则需要帮助其恢复现实感,并尽可能确保他们不独处。“三连接”则需要心理救援人员帮助受助者诉诸并满足其需求,心理救援人员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履行。“四结束”则是心理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结束的时间可能取决于灾难的性质、心理救援人员的角色和情境以及受助者的需要,心理救援人员要以积极的方式与受助者告别,并表达对他们的希望和祝福。
此外,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聂聪补充,心理急救非常必要,但其作用是有限的,所以对于出现心理创伤的灾区人民来说,还需要长期的心理援助及陪护。(实习生黄铭媛)
本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文经科普中国网专家中华医学会研究员,唐芹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