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小儿歌承载大科普

科普时报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无论是仰望星空,还是俯视大地,或者近观周遭咫尺器物,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那么,如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儿童呢?在《小学生拼音报》做编辑时,我就发现,很多科普书籍艰涩难懂,儿童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很难理解和记忆,当然更无法提起阅读兴趣。经过进校调研、深入思考,我觉得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记易诵,不失为向儿童传授科学知识的最佳文学样式。

起初,我认为儿歌和顺口溜一样,只要押韵就行,没有什么难写的,但写了几首后,感觉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科普儿歌既要把握知识性,又要注重趣味性,更要具有韵律性,创作起来真是难上加难。但执着追求、勇于挑战的个性让我坚持了下去。就这样,我利用业余时间,专门看科普书籍,写科普儿歌。即使到全国各地出差,我不是逛商店,而是逛书店,选购了一本本科普图书。有了书,我就一本一本地看,这个动物有什么特征,那个植物有什么特点,酸雨有什么危害,日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等等,都要弄得一清二楚,然后再构思创作。当拨开云雾、扫除拦路虎,创作完一首儿歌后,那种愉悦感,那种幸福感,那种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在台灯的陪伴下,我翻阅资料,伏案沉思,推敲韵脚,字斟句酌,创作了一首首科普儿歌。有时为了一个韵脚,要想好几个晚上,就是半夜醒来,一有了灵感也要赶紧用笔记录下来。艰辛创作儿歌,仅自我欣赏不行,只有让儿童通过儿歌来学习科学知识,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于是,我试着将自己创作的儿歌投寄到一些少儿报刊,没想到颇受欢迎,《深圳青少年报》《小博士报》《少年百科知识报》等专门开辟专栏,刊载我的科普儿歌。

勤奋笔耕收获丰。5年时间,我已创作了500余首科普儿歌,足以结集出版。2009年6月,我的首部儿歌集——《动植物智趣儿歌》出版发行。之后,《动植物智趣儿歌》因其科学性、智慧性和趣味性,在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于2010年荣获“赵树理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评委会对这部书的评价是:“在低幼儿童显现着童稚与求知的目光中,王兆福的《动植物智趣儿歌》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画卷,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他们被带进妙趣横生的知识海洋,认识自然,开启智力,汲取成长的营养。”

对我来讲,《动植物智趣儿歌》的获奖,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而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更是鼓励我前行的巨大动力。之后,我更加勤奋地创作,先后出版了科普儿歌集《带雷达的鸟》《365夜·科学儿歌》(两本)、《读儿歌 学科学》(三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全方位突破,新成果竞相涌现。那么,如何让儿童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科技新成果,提升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呢?我毅然决定用儿歌来承载中国科技的伟大成就。两个月时间里,我创作了40余首新科技儿歌,出版了《了不起的中国新科技》一书。图书上市后,深受读者喜爱。请看里面的两首儿歌:

天眼探空

都说孙猴本事大,火眼金睛观天下。

如今中国有天眼,太空奥秘可观察。

远在百亿光年外,一眼望穿顶呱呱。

未来探寻外星人,大显身手传佳话。

蛟龙探海

长得像个小胖子,体型不大了不起。

蛟龙载人潜水器,下潜超过七千米。

采集样品与数据,海底世界看仔细。

赶超日美探龙宫,领先世界排第一。

历时15载春秋,我创作了千余首科普儿歌,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新科技等。对于儿歌创作,我认为有着双重收获:一份是带给自己满满的幸福感和踏实感,另一份是给孩子们送去了珍贵的童年礼物。如今,我虽已年逾花甲,但童心未泯,激情依旧,仍然要在科普儿歌的创作道路上继续探索,笔耕不辍,做到:一朝科普人,一心为孩子;一片赤诚情,一路唱童歌。

(作者曾任小学生拼音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动植物智趣儿歌》等儿歌集10余部。曾获全国第六届优秀童谣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