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抗疫前线上的中医中药

达医晓护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346 篇文章

(一)

张炜穿着防护服,整个人被裹得严严实实,患儿的母亲却一眼就认出了“专家”,一听到外面有动静,立刻从床上跳了下来,守在隔离病房的窗户前,等候着他的到来。她也是新冠肺炎患者。

“在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生命的渴望,他们渴望活着,更渴望被治愈。”张炜说,“我肩上的使命也似乎更重了些。”

1月29日,张炜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会诊通知,上海首例新冠肺炎患儿,男孩,7岁,经过前期规范的治疗,3天就退烧了,退烧后就可以测核酸,但是,患儿至少被检测了3次,一直是阳性。而核酸阳性意味着患儿还存在着传染性,就预示着患儿出不了院。如此,较长时间出不了院,对患儿的父母也是心理煎熬,他们很期盼有新的方案,新的改变。

根据患儿的舌脉象情况,根据“上海方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张炜结合行医多年的体会,为患儿开下了中药方子。“一共七贴,试试吧,会有效果的。”他嘱咐患儿的主治医生,第二天起用中药方子配合治疗,一有核酸转阴的消息,第一时间告知他。

“张主任好!29号您到儿科医院会诊的患儿,核酸检测阴性了!”2月1日晚上八点,张炜的微信接到了患儿主治医生的消息。这也标志着上海首例儿童新冠感染者被治愈了。他发了微信朋友圈,8分钟,点赞人数就超过了400。

“这些天来的忙碌,获得了一个宽慰。点赞的人让我很触动,说明他们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的作用。”张炜说。

张炜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有着上海市甲流防控专家参与市级会诊、浦东机场甲流病人隔离观察病房等工作经历。他曾在2003年,首批进入曙光医院SARS发热门诊工作。

这次他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组成员、上海市中医治疗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会诊专家,除了做好曙光医院本院的发热门诊管理工作机制探索、隔离病房的设置指导、病人筛查诊断等工作外,也投入到了全市疫情的防控指导、会诊治疗中,多次赴收治确诊成人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确诊患儿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一线救治团队共同讨论治疗方案,落实中医药治疗措施。并向医院党委写了请战书,做好了随时前往武汉第一线支援的准备。

(二)

第一次同张炜主任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打电话的时候,已是晚上七点半,他还在为明日外出会诊的事儿做着准备。中午与他约时间想听听他的战疫故事时,他正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的同仁们讨论中医药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案。

“我们简单聊几句吧。”笔者隔着手机屏,能感觉到张炜主任仍在争分夺秒的工作之中。话题便从上海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讲起。

上海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陈某,女性,56岁,长期居住武汉市。1月10日在当地出现发热乏力,1月12日抵沪,1月15日晚就诊于上海市某医院发热门诊后即被隔离治疗,经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复核检测、张炜作为评估专家之一,确认其为上海市首例确诊病例,随即便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治疗。后经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病情逐步改善,连续体温正常、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于1月24日治愈出院。这位病人,中医药并没有参与治疗,但是张炜意识到,中医药如能试着应用于每个过程的治疗,叠加西药一起使用,治疗效果肯定会更好。差不多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拟将第一次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编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

1月28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组织上海中医治疗专家组,结合上海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情况,研究制定并发布了《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根据疾病的发展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恢复期,其中临床治疗期又分为湿毒郁肺型、热毒闭肺型和内闭外脱型三型,恢复期分为肺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以及结合不同的分型,分别推荐相应的中成药或中药处方。”张炜向笔者详细地介绍着。

他与另几名专家组成员一起,分析了大量从武汉发来的确诊病例的中医“四诊”信息情况数据,相较于武汉的临床病例表现情况,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病例中,“热”与“燥”有更明显表现,即表现为舌尖红并且舌苔厚腻。因此与国家版的方案相比,结合本市病例特点,上海方案在治疗期的证型和处方用药稍有不同,在恢复期增加了“气阴两虚型”和对应的推荐处方。“这充分体现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的辨证施治中医诊疗思路。”张炜和笔者继续说道,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1月30日,张炜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上海方案”在上海救治中的应用情况。“要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上海方案’治疗疫情的重要性,一定要把中医中药的治疗做下去,让更多患者受益。”

目前笔者所知,上海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90%以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所有病区全覆盖、三级查房全覆盖。在隔离观察人群中,应用中医药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三)

1月31日,网上传出“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报道一发出,导致了双黄连口服液连夜遭疯抢一事。

张炜为民众及时科普:“此药功效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感冒为主,并不针对本次的疫毒,如没有对应症状,不建议服用。”

他严肃地提醒着:“目前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针对此次病毒统一的药物预防方案和意见,且预防的效果也不确切,不建议健康人群大规模吃中药预防。”

1月30日开始了曙光医院发热咨询热线电话、1月31日上线了曙光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热咨询”,民众们足不出户,便可与医生在线交流。提供就医指导、科普防控知识,在答疑解惑的同时,舒缓焦虑情绪。张炜也加入其中。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为近百名患者提供了线上咨询服务。

“一位患者,她是上海人,长期居住在上海,最近也没出游,就是坐过几趟地铁。这天有些咳嗽、流鼻涕,体温正常,但是越想越怕,严重怀疑自己得了这病,然后血压有点高、胸口也发闷。就打来了电话,正好是我接的。”张炜和笔者说起这么一件事儿,“我和她说,不用太担心,居家观察下,如果几日后症状加重,再来发热门诊。这样的咨询者很多的,大家都表现得很焦虑。所以我们要多加安抚,和他们讲讲科普知识,良好的情绪对于提升免疫力有很大影响。”

有报道称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时,张炜和民众讲着其发生原因、易出现人群以及防控的科普;天气预报称寒流将来袭时,张炜又和民众提示着寒冷天气对于新冠病毒防控工作的要点。每次出现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新的情况,他都很及时地以各种方式,现身于上海各大主流媒体做好科普工作。

(四)

张炜兼任中共曙光医院内科总支书记、内科一支部书记,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号召,总支所属科室内有着丰富呼吸疾病相关临床经验的医师们组成了曙光医院抗疫专家组,为医院发热门诊做筛查指导工作、撰写了多篇科普文章、线上为民众答疑解惑等。

呼吸科医生们更是主动请缨,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科室参战人员按照年资的高低分成3组,分别为专家组、高年资主治医师组、主治医师组。根据国家要求,随时调配不同组员出发支援。

1月24日,曙光医院3名护士驰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1月28日,曙光医院3名护士驰援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

2月15日下午,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正在虹桥机场集结,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这批医疗队共122名队员,来自上海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曙光医院在2小时内,共30人的医疗队伍集结完毕,其中8名医生(分别来自呼吸、重症医学、消化、肝病、胸外、麻醉、五官科等)、22名护士(以急诊、ICU、外科、血透、麻醉等科室为主)。他们还带去了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和中医药特色治疗药物。

一袭白衣,并非只是身份的象征,还有身为医者,在病魔面前为天下先的承诺。

张炜说“只要国家需要,我们中医师永不缺位。”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许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