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福寿螺为何在原产地没有泛滥成灾?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在湖南乡下针对福寿螺开展了田野调查。福寿螺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福寿螺的防治工作,但屡屡受挫。对于人们颇为头疼的外来入侵物种(IAS),绿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认为应当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其真正的治本之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外来入侵物种,我们坚决拒绝将其妖魔化,破除自然保护“二分法”。然而我们发现,福寿螺却并没有在其发源地南美洲泛滥成灾,这与当地自然环境中福寿螺的天敌——蜗鸢有很大关系。

什么是福寿螺?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又名大瓶螺、苹果螺、雪螺。

福寿螺产卵于水生作物茎叶、杂草、田埂、石壁或其他物体上,初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孵化过程中渐变为淡粉红色,即将孵出小螺时变为灰白色。粉红色的卵块是我们辨识福寿螺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南美洲到中国之路

1979年,福寿螺首先被从阿根廷引进到中国台湾地区,起初是为了食用。但是在台湾本土养殖后,发现口感不佳、腥气重,市场接受度差,于是福寿螺遭到弃养,被遗弃在野外并开始蔓延泛滥。

福寿螺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食量大而广,不仅吃草还会啃食水稻等农作物的秧苗叶片和茎秆,已经成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一大隐患。

此外,福寿螺体内携带大量的寄生虫,其中包括广州圆线虫,这种寄生虫危害极大,它的幼虫可能侵入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甚至可致痴呆、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需要十分谨慎,一定要彻底加热后才可以食用。

福寿螺在南美洲的天敌

福寿螺原产自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原生分布于南美洲的普拉塔流域,在亚马逊流域亦有原生分布。在南美洲,福寿螺分布量较多的国家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等。然而福寿螺在这些国家却并未泛滥成灾,这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关系。当地的生态链中有它的天敌,同时自然环境也在制约着它的发展。

其实福寿螺的天敌还是有很多的,包括水蛭、甲壳类动物、昆虫、鱼类、两栖动物和海龟,以及绿头鸭和大鼠(褐家鼠),蜗鸢就是其中之一。蜗鸢是一种中型猛禽,它的存在可能是福寿螺在南美洲没有泛滥成灾的原因。《福寿螺天敌资源》称其为:“是福寿螺原产地有效天敌, 在当地控制福寿螺田间种群数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具有较高的引进价值。”

蜗鸢的体长约为45厘米,翼展则大约为120厘米,体重在360克到520克之间,寿命大约为17年。蜗鸢的成年雄性的整个头部、背部、翅膀、胸部、腹部、侧腹和大腿都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深灰色,而展开的羽毛和尾巴毛上则几乎全部是黑色。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国家,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

蜗鸢仿佛天生为了克制福寿螺而生,一方面是福寿螺繁殖能力强,而蜗鸢的主要食物就是福寿螺,蜗鸢一次性可以食用的福寿螺数量也可以达到上百只;另一方面,蜗鸢的鸟喙上喙边端具弧形且垂突,能够顺利地破坏福寿螺锋利的螺壳,吸入美味的螺肉。可以说福寿螺之所以没有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泛滥成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蜗鸢维持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正在捕食福寿螺的蜗鸢,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尽管蜗鸢主要以福寿螺为生,但它可是不折不扣的猛禽,其性格十分凶猛。蜗鸢主要栖息在有水的地方,例如沼泽、湖泊等等,同时它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当蜗鸢感觉到气候不适合它的时候,就会迁徙。蜗鸢可以很长时间不进食,这也体现了它的忍耐力和高强度活动能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蜗鸢的生存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一方面人类的工业排放导致水资源的污染,蜗鸢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食物开始紧缺;另一方面随着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水资源开始紧缺,蜗鸢的栖息地也在不断减少,这使蜗鸢的生存和繁衍变得更加艰难。

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希望可以进一步保护蜗鸢不被杀害和侵犯,蜗鸢的生存环境也在逐渐得到好转,但是它们的总体数量却仍不容乐观。

无论是福寿螺还是蜗鸢,都是自然界中与人类共生的一部分,物种本身是没有罪的,只是因为生长在了不合适的地方,因此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平衡等多个角度。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维护生物多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参考资料:

周卫川,佘书生,肖琼:《福寿螺天敌资源》,《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年,01期

徐文,尉吉乾,吴耀 等:《福寿螺的生物与生态防治研究进展》,《浙江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王蝉娟,宋增福,鲁仙 等:《我国福寿螺入侵现状和防控研究进展》,《生物安全学报》,2021年,03期

作者:张容予

审核:Samantha

编辑:Pierre

评论
周东虎
进士级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维护生物多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2022-07-08
坦 荡 荡
少师级
物种本身是没有罪的,只是因为生长在了不合适的地方。
2022-07-08
科普老兵闻向东
大学士级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维护生物多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