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形随机概念在运动功能学中的应用
相同重量不同形状的两个物体,一个球体,一个正方体,人们把它们拿起来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分形几何的一个简单体验:相对于正方体,球体更契合人体功能设计——张力聚合体。一个正方形的气球和一个圆形的气球相比,局部张力更不均衡,这意味着张力更均衡的张拉人体结构更能实现稳定性,这个稳定性不仅是指狭义的结构稳定,它是基于进化和自然力学结构的人体结构稳定,简而言之是功能稳定。
尽管分形几何在所有力学结构自然环境中是随机的,例如人们面对生活环境中的种种力学要求,拿起物体的形状,人体面临环境自身结构变形都存在随机性,但这种随机性是分形随机的一部分。例如,人体最适应功能结构和DNA一样的呈现螺旋稳定,以及人体直立结构的正交稳定。在精细控制上,例如手指,会呈现更精细的螺旋控制,肌筋膜的力线也呈现相应的胶原蛋白沉积。
这是古人讲的天人合一,人体结构暗合自然规律的分形随机结构和空间响应。
二,分形随机与人类运动功能结构进化
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上,人类是第一个直立的动物,但不是第一个直立的生物,基于运动功能的需求,树木大多数是直立的树干,分形的枝叶,换句话说植物是下正交稳定,上分形稳定。
人类得以发展的抽象框架中,运动功能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抽象逻辑中,大自然分形随机的冗余那一类生物最契合这种冗余,就会得到最大化的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所谓的人类直立解放双手促进脑发育的过程在抽象逻辑中是因为人类运动功能开始跟随DNA形状一样的螺旋,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环境的信息反馈促进了人类发展。
在分形随机冗余中,基本力线规定了正交逻辑,比如说重力的直线方向,和方向直线原则形成的纵横垂直原则,因此树木大多数树干直立。但只要发生运动和生长,这个原则就会被螺旋稳定嵌入。我们来看所有人体结构的形态就是这个原则,表层旋转肌嵌入纵向肌群,纵横向肌群扭曲成螺旋排列。
而且所有动物的发展都在同一个河流里分支散叶,河流的主干就是分形随机中最显眼的人类这一部分,简而言之,我们和其他生物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就是分形随机,而人类恰好和所有物种分形部分有交集的总量最多。人类的身体结构几乎可以模仿所有物种的运动模式,而并不是每一个物种都可以这样。
古代中国武术所有门派技能都展现了螺旋,特别是太极,所以太极可以养生和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概念其实是物理数学中的分形随机和力学概念在人体上抽象冗余的体现。
三 运动逻辑的背景——空间在人体张量上的映射
人体的运动的底层逻辑不是基于大脑的主动控制,而是基于膜框架的反射运动基础下的张量被动控制。在思维方式上,统合的运动分开阐述容易理解:主动控制是内嵌在被动控制基础下的。
在逻辑上,大脑并不控制运动细节,它只负责规划,计划,学习目标指向性运动,以及大框架下的运动策略。因此,运动神经元的向量是有指向的,它在特定时刻指向特定目标点,也就是说,人体的运动规划是基于空间和时间的。
因此,空间和时间在逻辑上在人体张量结构上会有映射的对应关系,时间逻辑是指肌筋膜链启动的顺序,空间逻辑则是神经元向量指向的空间目标在张量框架上的映射。这也是穴位的来由。
神经元向量指向的空间目标和人体张量框架呈线性关系,张量结构的自变形需要启动其内在的结构逻辑,在张量结构变形的过程中所有需要形变的张量结构都需要被特定的点位启动这些结构中的神经感知单位。这种空间目标点和张量结构点形成的特殊对应关系即为运动逻辑的背景。
四,膜框架——张量应用简介实例
功能适应性反张因为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会引起全身性张力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脂肪重量引起的筋膜框架反张,深筋膜内部脂肪和内脏脂肪的增多从内挤压膜框架,皮下脂肪的增多从内向外牵拉深筋膜。
膜框架张力的改变相当于在时间轴上长时间改变膜框架正常的力学结构,进而引起中枢系统的适应性增强,脑内感知拓扑地图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脊髓段信号以增高反应阈值为代价以此代偿肥胖;同样的影响会发生相应的发生在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皮层,这种代偿引起的变化是全身性的,系统性的,包括其对内外分泌腺体功能的影响。
人体是力学框架下的生物,力学结构的改变会引发代偿后代偿效应,生物体的强适应性只能为了适应而适应,这对生物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换句话讲依托生物体的适应阈值上限来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可能是进化过程中必要的过程,但这种适应后适应的代价应该是前瞻性的。
脂肪引起的反张力在逻辑上需要更强的张力来抵消,这会增加骨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负担,这种负担如果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那么是适应性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适应后适应效应就是以不适应为结果导向的,肥胖引起最多的疾病就是很好机体不适应结果导向的证明。
基于这样的询证,膜框架反张引起的功能代偿后效应在何时应该干预,如何干预对于个体认知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膜框架的反张是由液压放大效应传递到机体每一个部分的,而不是腹部肥胖只会影响腹部,自然设计的足底和手掌深浅筋膜融合而不堆积皮下脂肪就是为了让机体保持良好的感知和功能性,保证最低的运动底线存在,而用相对代偿能力高的腹部来适应肥胖或者说是适应恶劣环境的必要措施,这种适应后的适应效应是潜在的,系统的改变机体内环境的,基于此重建膜框架张力对系统尤为重要。
五,张量映射对认知与神经的影响
——最好的知识是文化验证过的 古人为什么练武?人的大脑🧠退化最严重的是感知区和运动区,脑细胞死亡程度将会达到50%,根据用进退废原则,人为什么要运动,为什么要接近自然?
大脑的可塑性研究表明,认知任务练习可以对大脑灰质产生优选择性的结构改变,特定任务训练改变特定脑结构。其中有氧运动是增强自我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研究认为有氧锻炼既有助于降低额叶皮层执行功能的老化,又有助于执行功能的发展。在分组实验中,一组10个月有氧练习,一组10个月抗阻力训练与柔韧性练习,有氧锻炼组的被试在冲突控制任务中成绩要显著高于阻力与柔韧锻炼组。(2013)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中度认知损伤的老年女性在6个月高强度有氧锻炼后,其执行功能得到了显著提高(2010)。在任务切换上,高有氧锻炼组较低有氧锻炼组的老年人整体转换的代价相对更好,额区P3波幅更大,P3时刺激加工和记忆更新等认知操作的反应指标,增强的P3波幅反映了注意资源分配的扩大。(2006) 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发现,经过六个月的训练后,有氧锻炼组在干扰刺激下认知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在上顶叶和额中回(空间注意的集中和工作记忆中任务目标维持)的激活有增加。在3个月有氧训练后,被试的海马齿状回脑血流量增加,这可视为人类神经生长的标志,脑血流量的增加与语言学习,记忆和心血管功能改善相关联(2004) 有氧锻炼能促进儿童抑制功能的增强,高有氧锻炼的儿童在控制任务中有更好的表现,在选择性注意,反应抑制,干扰抑制,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研究发现,身体活动越多的人,顶区P3波幅越大(2006)研究发现高有氧训练的儿童在刺激编码阶段会有效地募集更多的注意资源,而在反应选择阶段能降低干扰,以获得更好的认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