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截至7月22日微博话题阅读量5.2亿 ★★★★★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长江特有物种白鲟(Psephurus gladius)显示已经灭绝,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白鲟体长最大可达7.5米,重量达300千克,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四川地区渔民有句话叫“千斤腊子万斤象”,其中“腊子”指中华鲟,“象”,指的就是白鲟。
这次濒危名录发布,相当于是给“白鲟灭绝”这个结果盖棺定论了,不过早在201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危起伟博士就曾发表论文称:预计2005~2010年中国白鲟已经灭绝,因为从1985年以后,长江全江段再未发现长江白鲟幼鱼的补充群,而白鲟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中国最后发现白鲟自然繁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自2003年最后一次出现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后,至今没有发现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因此可推断其已灭绝。造成白鲟灭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江水质恶化、航运业发展、水坝修建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过度捕捞及非法捕捞,白鲟作为长江一个巨型物种,需要以活鱼为生,江里的鱼少了,白鲟自然很难存活下去。
这次名单除了白鲟被宣布灭绝外,中华鲟(Acipenser dabryanus)也已经野外灭绝,仅有人工养殖群体。另外,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IUCN全球鲟鱼再评估结果显示,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其中约2/3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总的来说,鲟鱼家族头上依然挂着“全世界最受威胁的类群”这一头衔。
热点来源:
https://s.weibo.com/
图片来源:
微博@棠千
小编有话说:DNA信息还保留着,以后可能还有希望“复活”
3.国家植物园的巨魔芋开花了
截至7月22日微博话题阅读量1.6亿 ★★★★★
7月19日晚,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内的一株巨魔芋开出花朵,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观赏。巨魔芋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最珍奇植物之一,因为拥有世界上最大不分枝花序(也就是只有一条主枝上长着花)而被看作是植物园的一个“旗舰种”。巨魔芋于1878年在印度尼西亚西部苏门答腊岛热带密林里被发现,并由意大利植物学家贝卡里(Odoardo beccaril)首次进行科学性描述,随后他把巨魔芋的种子分别寄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植物园和英国的邱园,希望实现人工繁育,但过了十一年后,英国邱园的巨魔芋才首次开花,其开花周期跨越如此之大的原因除了是对新发现物种不太了解外,巨魔芋自身的条件才是影响它开花的重要因素。
与我们常吃的南方魔芋类似,巨魔芋地下也长有块茎,只不过相较于普通的魔芋,巨魔芋的块茎更为巨大,其直径最大可达65cm,最重可超过100kg,长这么大的原因自然是为了开花授粉、结出果实。在地下经过休眠期的块茎中心会萌发出新芽,此时的块茎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淀粉类)物质积累,开出的就是叶芽,即一片小叶子,在小叶子长大后,叶柄上会形成一个裂成若干片的巨大叶片,看起来就像一棵小树,在此期间,巨魔芋植株会进行营养积累,差不多经历一个生长周期阶段,地下块茎的重量可增加一倍。
经过几次的营养生长阶段,块茎达到开花大小,储存了足够的营养后,花芽才会萌发,巨大的花序直接从块茎生出,其生长速度很快,一天差不多就可以长几十厘米,而到了开花时间,由于盛开的花朵消耗营养巨大,巨魔芋的花期只有24~48小时,可谓是难得一见。
热点来源:
https://s.weibo.com/
图片来源:
国家植物园(北园)
小编有话说:如果把巨魔芋和其他魔芋杂交,培育新品种岂不是很禁吃...
写在最后:
① 目前,长江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旗舰物种还有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但它们的保护形势也十分严峻,逝者已逝,已经无能为力。我们要让生者更好地生,或为生者不灭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关键;
② 目前巨魔芋在野外的生境遭受大量破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发布的199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早已将其列为易危种,通过植物园的温室培养可以更好地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