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郁 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郝艳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审稿:唐 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研究员
有人说,雌激素是女性健康的保护伞,使女性免受许多疾病的困扰。也有人说,雌激素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生。女人年过50,面对逐渐衰退甚至即将衰竭的卵巢功能,面对体内日益减少的雌激素水平,该不该补充雌激素呢?如果要补,该怎么补,什么时间补呢?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卵巢的两大功能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卵巢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生殖,即排卵功能,二是内分泌功能,即产生雌激素的功能,这两个功能都来自于卵巢里的卵泡,如果卵巢里没有卵泡,或者卵泡所剩无几。就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无法生育,二是产生一系列雌激素缺乏症状。那雌激素缺乏有哪些危害呢?
雌激素缺乏的危害
绝经前后的激素变化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减少对垂体的负反馈,导致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上升。
由于卵巢功能衰竭导致雌激素缺乏,让女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和失衡,出现月经紊乱、潮热、盗汗、泌尿生殖道萎缩、情绪改变、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雌激素缺乏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深,还会出现反复泌尿系统感染、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等绝经相关的疾病。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更年期和绝经后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如此,也会为一些老年慢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埋下隐患。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警惕更年期出现的各种慢性病
更年期的尾声即将步入老年阶段。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大部分未曾暴露出来的身体问题都在这个阶段显现出来,如骨质疏松、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神经系统退化、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都会变成不可逆的疾病。
1. 骨质疏松
女性更年期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骨骼中的钙质发生快速流失,引发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不仅会导致骨骼、肌肉疼痛,使骨折的风险也大幅升高。因此,当女性步入更年期,发现有骨质疏松的迹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2. 心脑血管疾病
雌激素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统计数据显示,不论任何种族和生活环境,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均较男性轻且进展缓慢,在进入更年期后,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甚至逐渐赶上了男性。
随着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断崖式的下降,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逐渐丧失,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增加。更年期女性应学会健康饮食,避免或减少摄入引起“三高”的食物,增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心脑血管异常,应积极治疗。
3. 更年期高血压
更年期高血压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密切相关。雌激素水平下降使血管弹性下降,进而引发的高血压属于症状性高血压。
更年期高血压典型表现:平时血压是正常的,但在情绪激动、睡眠不佳时血压升高。更年期高血压一般是暂时性的,待顺利度过更年期,多数女性的血压会恢复至正常。可并不是所有的更年期高血压都能自行恢复。当发现血压不稳定,或者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时,不要轻视,建议前往医院就诊。
绝经激素治疗的意义
绝经是每个女性生命进程中必经的生理过程。统计显示,中国女性绝经人数超过2亿,其中超过75%存在不同程度的绝经相关症状或疾病。绝经过渡期个体化差异比较大,且绝经后期时间长,因此,围绝经期、更年期的综合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女性不仅要着眼于绝经期的症状,更要关注长远的退行性慢性疾病的防控,从保护子宫内膜,到缓解绝经相关症状,进一步保护心脑血管、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有效减少由于年龄增长造成的退行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改善生活质量。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何时开始绝经激素治疗?
开始绝经激素治疗的时间主要根据症状和激素水平来判断。年龄40岁以上,月经紊乱,出现雌激素缺乏症状,建议前往妇科内分泌门诊或更年期门诊就诊,首先做一次全面的体检,由医生全面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绝经激素治疗。
女性绝经激素治疗的最佳“窗口期”为年龄小于60岁,绝经时间小于10年。对绝经超过10年,年龄超过60岁的女性开展绝经激素治疗,不能降低绝经后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
雌激素是女性身体内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对女性有非常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女性超50岁,进入更年期或绝经后期,雌激素依然对身体意义重大,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当地补充小剂量雌激素,可缓解大部分更年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