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个1961年以来最热的夏天,区域高温强度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中央气象台连续35天发布高温预警,打破历史纪录;川渝地区40℃+已成标配,最高气温极值堪比吐鲁番;长江全流域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出现罕见的“主汛期反枯”……
今年的高温不仅爆发力强,耐力也十分持久。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华南、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累计高温天数都在20天以上,其中四川东部、重庆中西部、湖南、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新疆吐鲁番等地高温天数更是在30天以上。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好在三伏天已经结束,很多地方也退出了高温“群聊”。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8月31日开始,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将结束,暑热消退,秋高气爽的天气指日可待。
从气候上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什么时候才能入秋呢?
其实,入秋是有标准的,如果单独从体感进行判断,并不科学。从气象意义上来说,入秋的标准是指立秋(8月7号左右)之后,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便将这5天的第一天定为入秋日。一般来说,我国秋天来得最早的地方是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8月中旬就已入秋。而北京到9月初才开始有秋天的感觉,至于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要到10月份才能正式进入秋季。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进入秋天以后,为什么会有秋高气爽的感觉?
这是因为秋天独特的天气系统导致了秋天的天空会更高更清澈。
秋天作为夏天到冬天的过渡季节,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形势进入季节性调整,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暖湿气流减弱。随着九月初冷空气加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层大气受到大陆冷高压的控制。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对于高层大气来说,由于高空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滞后于地面的系统,所以北方地区的高空还处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在“上暖下冷”的双重高压控制下,盛行的下沉气流大大抑制了降水的可能性,晴朗的天气则趁机频频“抢镜”,极易出现碧空万里的“刷屏蓝”。
此外,人类的呼吸依赖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通过呼吸肌的伸缩产生压力差,如果外界气压变低,呼吸会感觉费力,有“闷”的感觉。而这一时节,低层大气受冷高压控制,就会给人带来“气爽”的感觉。
与此同时,白天越来越短,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比夏季明显减少。夜晚的天空由于云量较少,由地面向大气的辐射降温更加明显。这样一来,地面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就不够弥补夜晚散发的热量,于是地面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下来。逐渐从夏季的30℃以上降到20℃到26℃,是体感较舒适的温度。
不仅温度有所降低,初秋时节,蒙古高压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但由于此时的高压中心值较低,气压梯度不大,所以产生的偏北风风力也不大,因此出现的风大多是宜人的习习凉风,身上的汗液也很快蒸发掉,因此给人们以“干爽”的感觉。
入秋以后,造成盛夏闷热天气的暖湿空气已经南移并逐渐退出大陆,而聚集在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却“跃跃欲试”,一股股南侵“骚扰”驱走原来的暖湿空气。在冷空气占据的地方,除了温度降低以外,空气中的水汽也大大减少,加上冷高压“阻止”地面水汽上升,初秋的空气湿度一般不超过60%,在这种湿度条件下,人体感觉也比较干爽。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最后,高远的蓝天也是引起秋高气爽的感觉的原因之一,经过夏天雨季的集中“冲刷”之后,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效果明显,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使大气透明度大大提高。而秋季空气在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之下,也抑制了污染物的上升运动。因此,秋天的大气在四季中最为纯净,空气也最为清新。
真正的秋天要来了,准备好心情和脚步吧!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刘佳(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