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冻土的“黑魔法”(上):碎冰冰和圆圈圈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冻土,一种低于零摄氏度并且含有冰的特殊土体,分布在全球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如我国的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冻土具有极其特殊的性质,因此可以形成多种奇特的冻土地貌,本文要提到的这些“黑魔法”就是冻土造成的。

地下水要冒出来啦

形成冻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土体中含有水,当这些水在不断冰冻、融化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很多有趣的地貌。

图1 地下冰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地下冰,顾名思义就是在多年冻土中形成的冰,有分凝冰、埋藏冰、脉状冰等。地下冰是多年冻土地区极为重要的水资源,地下冰的存在对冻土工程和气候变化等产生极大的影响。

图2 冻胀丘剖面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冻胀丘指的是在冰冻条件下,由于冰增加而引起土壤向上膨胀的地貌。具体而言,冬季季节融化层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冻结,过水断面缩小,冻结层上水处于承压状态,同时冻结过程中水分发生迁移,就会产生聚冰层。随冻结面向下发展,当冻结层上水的压力大于上覆土层强度时,地表就发生隆起,就形成了冻胀丘。

冻胀丘是我国多年冻土区可以经常看到的一种冻土地貌。冻胀丘底部的直径由几米到几十米,高1~2米,有的可达3~5米。冻胀丘表面经常存在纵横交错的裂隙。我国已知最大的冻胀丘在青藏公路62道班,它底部直径40~50米,高达20米。

图4 融化中的冰锥

(图片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在多年冻土地区,有时老远就可以看到银光闪闪的冰体,这就是冰椎。冬季融化层回冻,地下水压力增大,冲破上覆土层溢出地表,溢出口冰体逐渐增大升高,并呈锥形。溢水边流边冻,并沿原地下水流路延伸,这样就形成了冰椎。

冰锥的形状、大小变化很大,有的直径2~3米,有的呈冰坡延伸几十米乃至数百米,有时带有几个溢水口。冰椎在冻土地区分布非常普遍。

冻土也喜欢围圈圈

你见过一圈圈的碎石吗?冻土特有的冻融分选作用会使不同的物质分离,因此这种“围圈圈”的现象在冻土区就比较容易出现了,石环和冻胀草环是比较典型的“围圈圈”地貌。

图4 石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平缓而又粗细混杂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成一圈,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

形成石环的地段一定要岩石块和泥土粗细混杂,并且还要求有充足的水分,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要长一些。只有这样,夹杂在泥土中的石块才会被挤出来。

石环常见于离河滩不远的平地或河流出山口,因为这里具备石环形成的条件。

图5 冻胀草环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冻胀草环在地表面构成草皮的多边形或近似圆形,其间裸露布满岩屑碎石。这是冻土区比较少见的一种冰缘地貌形态,中间赤黄,周边碧绿,异彩夺目。目前科学家对它的形成机制和过程还不十分清楚。

参考文献

[1] Hjort, Jan. (2006).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Periglacial Landforms in Finnish Lapland: A Numerical Approach.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地球故事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高德懿
少师级
地下冰的存在对冻土工程和气候变化等产生极大的影响。
2022-09-29
华科普
大学士级
冻土是一种低于零摄氏度并且含有冰的特殊土体!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