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应对粮食损失和浪费:三赢的机会|绿会国际讯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认证机构。近日,UNEP发布一篇文章,介绍FAO、UNEP呼吁在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国际宣传日采取行动,实现应对粮食损失和浪费带来的三赢的机会。绿会现将该致辞整理编译如下,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图源:Pixabay)
应对粮食损失和浪费的祸害是一个三赢的机会——对气候、粮食安全以及我们农业粮食系统的可持续性而言,在全球饥饿加剧和粮食价格飙升之际,不能将其搁置一旁。

今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罗马组织了一个全球虚拟活动,呼吁采取行动,以此纪念第三个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国际宣传日。

这次会议是在一个关键时刻召开的: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持续、气候危机的影响日益扩大等都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恶化。

根据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SOFI)最新报告,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在2021年增至8.28亿人,比2020年增加了约4600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1.5亿人。据估计,全球共有31亿人无法获得健康的饮食。

与此同时,根据粮农组织的《粮食和农业状况(2019年)》报告,全球约14%的粮食(价值每年4000亿美元)在收获之后和进入商店之前继续损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食物浪费指数报告》显示,还有17%的食物最终被浪费在零售和消费者手中,尤其是在家庭中。据粮农组织估计,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可养活12.6亿饥饿人口。

粮食损失和浪费(FLW)也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GHGs)的8- 10%,导致气候不稳定和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这些变化对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可能降低作物的营养质量,并造成供应链中断。

因此,优先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对于向可持续农业粮食系统过渡至关重要,可持续农业粮食系统可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减轻其对地球的影响,并确保粮食安全和营养。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说:“我们需要采取集体行动,加大努力,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让我们继续以高效、有效和一致的方式共同努力,提高人们对粮食损失和浪费的认识,并制止粮食损失和浪费。为了健康的人们和一个健康的地球。”

行动呼吁

罗马的活动还见证了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和联合国副秘书长阿米娜·j·穆罕默德(Amina J. Mohammed)的口信,以及丹麦农业部长拉斯穆斯·普雷恩(Rasmus Prehn)的主题演讲。

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参加了题为“通过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为人类和地球创造气候效益”的小组讨论。

该活动明确呼吁来自整个农业粮食系统的公共和私营实体立即行动起来,衡量和减少粮食浪费,改变消费者行为,以紧急减少粮食浪费。

这就需要制定和实施旨在加快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的行动的国家战略、政策和伙伴关系。各级利益攸关方也可发挥关键作用。屈总干事说,这些群体包括农业社区、食品供应链沿线的行动者、研究和学术界,以及“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每一个人”。

“在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我们每人每年平均浪费74公斤食物,”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尔·安德森说。“减少粮食浪费和减少粮食损失是应对紧迫的气候和粮食危机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物从不浪费。例如,通过采用循环做法,丢失和浪费的食物可以转化为堆肥,或用来生产沼气,从而避免有害的甲烷排放。

新的承诺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将零售和消费者层面的人均全球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链上的粮食损失,包括收获后损失(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2.3)。实现这一目标将对应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COP27)之前,为推进2021年粮食系统首脑会议议程而成立的“粮食从不浪费”联盟的成员制定了《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承诺》,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和机构自愿承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以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

联合国副秘书长阿米娜·穆罕默德说:“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2.3的目标只有8年时间,即到2030年将粮食浪费减半,并将粮食损失至少减少25%,因此必须加快行动步伐。”

原文参看:
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press-release/tackling-food-loss-and-waste-triple-win-opportunity-fao-unep

编译:Nicole
审核:Lucy
编辑:Pierre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2-10-03
科普1968
太傅级
阅读
2022-10-03
热爱学习的男人!
太傅级
要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