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缺陷之一。听力损失在学龄期儿童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出生时的比例。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率约1-3‰,而学龄前儿童听力障碍比例可高达19.5%,这其中包括了永久性听力损失及传导性听力损失。
除了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在成长发育的各阶段还会发生新的听力障碍。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学习并掌握语言及言语能力的重要时期,研究发现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也会对儿童的行为、发育、学习、社交等造成显著影响。因此,开展新生儿及儿童听力筛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尽早发现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儿童,予以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不良影响。
常规体检难发现1岁内听障儿
在先天性耳聋的预防中,用传统的高危家庭登记管理的办法只能发现约50%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而通过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很难能在1岁内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导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都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即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应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耳鼻咽喉科检查,必要时并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做出诊断。
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体化听力再评估的时间和次数。对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至少3岁内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家长是孩子听力第一观察者
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家长最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存在听力问题。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儿童通常并不能准确发现或表述自身听力异常,家长会忽视一些听力障碍的儿童表现,误认为自己的孩子顽皮不听话、反应迟钝、不专心或理解感知能力差等。
对于与孩子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家长来说,及时发觉孩子听力异常的行为表现很重要。家长可在儿童不同年龄段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了解他们听力有无异常。
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可以接受听力检查,听力测试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年龄、配合程度、听觉发育水平等选用。目前听力检查方法均为无创检查,对怀疑听力损失的学龄前儿童,一般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判断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明确诊断才能有效地给听力损失患儿合适的干预方案。
听力障碍干预手段很多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听力异常,不要盲目担心,影响孩子听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并不是永久性的听力障碍。
儿童听力损失分两种,一种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由于听神经、耳蜗受损,一般为永久性的听力下降;另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等声音传导路径出现问题,大部分是可以恢复的。例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引起的听力下降,只要简单的清理耳道就能恢复听力。儿童多见的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传导性听力下降,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简单的手术治疗逐渐恢复听力。
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目前还不能有效逆转听力水平,但也并非束手无策。根据儿童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可选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人工听觉辅助儿童听声,完全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避免听力损失对儿童言语及其他社会活动的不良影响。
因此,作为陪伴孩子共同生活成长的家长,你们是孩子听力健康最重要的守护者,您的及时发现,积极配合检查,早期有效的干预可能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家长的细心和重视是对儿童听力问题最直接的关怀和帮助,请积极对待,因为我们可以做到,让孩子远离听觉障碍。 (吴文瑾 杨军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