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休闲期的土壤耕作,最大限度的接纳雨水,蓄好底墒,保住表墒,伏雨春用,秋雨夏用是旱地小麦栽培技术实施的核心和主要依据。1、施肥与土壤培肥技术旱地小麦施肥,应坚持以肥养土、肥土保墒、肥水促苗、苗壮根深、以根调水、以苗用水,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土壤深层水,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这是保证旱地小麦丰年高产、常年增产、旱年稳产少减产的有效途径。(1)增施磷肥、氮磷配合、适当补钾(2)农牧结合、增施有机肥(3)调整茬口,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肥力 2、旱作麦田播种技术旱地麦田受自然降水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效的中后期管理。一旦由于播种措施不当很难促苗转化,造成时不尽用,地不尽力,物不尽效的结果。因此抓好旱地小麦播种技术培育冬前壮苗十分重要。(1)选用丰产抗旱冬性较强的品种旱地小麦选用根系发达,分蘖多成穗高,苗期在同样干旱下易形成繁茂株型,中后期能达到一定高度,积累较高生物量,后期运转快,抗干热风,熟相好,粒重高,同时抗寒,苗期发育慢,生长稳健的品种是种好小麦的第一关。(2)适期适量播种,培育冬前壮苗旱地小麦播种过早,群体过大,发育过旺,消耗大量水分,春季干旱极易早衰,所谓“麦无二旺”主要指旱地小麦。但播种过迟,群体过小,冬前一旦形成弱苗,冬后很难转化为壮苗。因此,旱地小麦适时适量播种尤为重要,各地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与冬前最适苗龄及历年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最适播期。一般旱地小麦冬前适宜苗龄为主茎叶龄6-7片,单株分蘖5个左右(三大两小,旱地小麦一般达不到水地小麦叶龄与分蘖数的对应关系)并要求冬前匍匐蹲实,不上穿不封行,表现壮而不旺。群众的顺口溜叫做“三大二小五个蘖,十条根子七片叶,麦叶宽短颜色深,爬到地上不起身”,这样的壮苗不仅在常年丰年增产幅度大,而且在灾年、旱年减产少,是高产、稳产的好苗架。根据上述苗龄北方半干旱地区约需80-85℃左右,大约冬前达到壮苗指标的积温,约需520-600℃。北方旱作麦区,传统经验都有白露种高山,秋风种平川的习惯,其原理大约是在气温15-17℃左右播种为宜。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较少,不少丘陵高海拔区冬季严寒,非带绿越冬,分蘖成穗很低,一般在1-2之间(包括主茎),因此在确定播量时多在18-25万苗左右,在正常播期的播量前提下,随播期推迟一天,亩播量可增加0.25公斤左右。3、冬春镇压、适时耙耱划锄、保苗防病虫旱地小麦播后的管理主要是围绕保墒、保苗,遇雨适时划锄破除板结,早春锄麦保墒,通气灭草,冬春镇压提墒蹲苗,早春耙耱促苗早发。同时遇暖冬要及时防除秋冬麦蚜,以控制黄矮病的发生,早春遇旱极易发生小麦红蜘蛛的危害,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防治,以免传播酿成大灾。4、小麦生育后期一喷三防。编辑:都婷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 马宏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