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温室大棚的立地条件(一)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温室是投资较大的农业生产设施,使用年限长,建造前应认真考虑立地条件。主要从气候、资源、资金、市场、社会等方面确立。一、气候因素1、温室大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尤其是日光温室依靠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建设地应该阳光充足,特别是冬季生产为主的温室,应建在冬季少阴雪天气的区域。2、温室大棚结构相对简单,抗台风、旋风、暴雪的能力有限,为减少风险,一般避免在多台风的地区修建。3、玻璃温室易碎,不要建在冰雹线上。二、资源因素1、土地资源  温室大棚建设需要大块平整的土地,我国土地属国有制,城市规划、道路及场馆建设等会直接影响土地使用权,城市发展、工厂建设、矿产开发等也会影响温室的发展和使用年限。同时农村土地常条块分割,由不同农户承包着,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温室产业的发展。置换、租赁、入股等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开始成为可能,为公司化农业提供了一定条件,但土地的使用年限、价格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的高低。温室大棚的建设一定要同当地政府、村政集体相互联系。2、劳动力资源  温室大棚生产是高消耗劳动力的工作,工作的数量、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好界定,许多情况下是一个良心和经验的活计。在雇人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与水平、工作状态、工资待遇状况,也会成为温室建设的重要条件。3、能源的影响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温室生产是在能源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温室耗能占到农业耗能的35%,能源价格不仅影响生产成本,也是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国日光温室是在能源危机出现后才发展起来的产业,依靠太阳能和保温措施来实现冬季生产,被称之为“节能温室”。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日光温室冬季稍加温,作为补充能源能够促进作物生长,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设施生产效率和光源利用率,避免冬季生长缓慢和阴雪天气下越冬困难的窘境。温室建设应考虑适当补充能源的需要,如果有工厂余热能被利用更加经济。4、水资源  水是温室大棚生产的重要资源,干旱地区缺水常常是限制温室大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温室大棚水源的,可以是河水、井水、泉水、矿井水、池塘水(湖水)、及雨水和自来水。河水不稳定,在日光温室主要生长季节冬季结冰或水温过低,且易被污染,但其价格低廉、就近供应是最大优点;井水是温室大棚最常用的水源,水质、水量、水的深浅与当地水文地质有关,水中含盐过高会使土壤板结,在淋容较少的温室大棚会更加严重,需要软化处理后再用于灌溉,一般深井水优于浅层井;泉水又分山泉和温泉,山泉水经草根土及山石的净化水质较好,温泉水种类较多,有四季恒温的,有高温的,成分也复杂,低温而盐分少的温泉水可直接灌溉,高温或含盐高的不能直接灌溉;自来水可以作为温室大棚用水,只是价格较高,会加大成本;池塘湖水水面较大,水质稳定,对周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冬暖夏凉),就近建设温室大棚可能会很有利;雨水的利用是干旱地区、山区发展温室大棚的重要技术之一,被称之为“集雨栽培”,即在降雨时,利用温室大棚屋面或坡地收集雨水于集雨池中,用于温室大棚灌溉。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高,需水多,水分利用率高。水资源状况是温室大棚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编辑:柳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