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叶夜蛾又名通草木叶蛾。属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四川、广西、江苏、浙江、台湾等地。枯叶夜蛾以成虫吸食寄主接近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实汁液,为害时用虹吸式口气刺破果实,果皮可见到针头大小的孔洞,被吸食部分呈海绵状,稍后凹陷,伤口常招引蜂、蝇为害,或病菌感染,接着被害果实出现萎缩或腐烂。成虫体长35~37毫米,翅展98~100毫米。头部和胸部棕黑色,腹部背面橙黄色。前翅枯叶褐色,翅脉有1列黑点,内线黑褐色、内斜,顶角至后缘凹处有1条黑褐色斜线,环纹为1黑点,肾纹黄绿色;后翅橘黄色,亚端区有1条件角形黑带,中后部有1肾形黑斑。卵扁球形,直径1毫米左右,乳白色,上下面较扁平。老熟幼虫体长57~71毫米。前段6尖。头部赭色无花纹,体黄褐色至灰褐色,背线、亚背线、气门线、亚腹线和腹线均为暗褐色。第二、三腹节亚背面各有1个眼形斑,各体节有许多不规则白纹。蛹长约32毫米,红褐色至黑褐色。头顶中央略小尖突,头部与胸部的背、腹面有许多较粗而不规则的褶皱,腹部背面较光滑,刻点浅而稀。【生活习性】 此虫1年发生2~3代,以成虫、卵及幼虫均可越冬。发生世代重叠明显。成虫在整个植物生长季节均有发生,以7~8月份最多。成虫多产卵于通草、十大功劳或伏牛花等寄主的茎与叶背。幼虫孵化后则吐丝缀叶潜伏其中为害,6~7月份为幼虫发生盛期。幼虫为害至老熟后于缀叶内结茧化蛹,秋末羽化为成虫,以成虫在附近避风冈地或阳面杂草丛生中越冬。在温暖地带,间或有以卵或幼虫在被害寄主上越冬的。成虫昼伏夜出,有明显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喜食香甜味浓、质软多汁的果实,7月前为害杏及早熟桃,以后则转害葡萄、苹果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清理果园内外的枯枝落叶、杂草等,消灭越冬成虫,降低翌年害虫繁殖基数。②新建果园避免多种树种混栽,减少成虫交替危害。③于成虫发生盛期在果园边设置黑光灯或利用糖醋液、烂果汁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 成虫产卵期或幼虫孵化初盛期进行生物防治或药物防治。常用药剂有杀螟松乳油、敌敌畏乳油、马拉松乳油、辛硫磷酸乳1500倍,或20%灭扫利乳油、2.5%敌杀死乳油、2.5%功夫乳油8000倍液,对幼虫防治均有较好效果。另50%对硫磷乳油及2.5%功夫乳油杀卵有特效。编辑: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