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阳曲县旱地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经验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一、阳曲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阳曲蔬菜的发展起步于1985年,当时国务院正式确定“菜篮子”工程,太原市政府为了解决“秋淡”蔬菜供应问题,把我县确立为太原市二线蔬菜生产基地,我县于1985年10月成立了阳曲县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当时全县蔬菜播种面积2540亩。从1985年起,我县建立“菜篮子”生产基地,狠抓科技进步和创新,使“菜篮子”生产水平明显提高。1988年蔬菜播种面积突破1万亩,2000年突破2万亩,此后一年一个新台阶,2003年突破6万亩,2006年-2012年稳定在6.5万亩左右,2013年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突破10万亩。二、发展经验与成效(一)独特的发展优势及历程阳曲县地处山西东部山区,海拔在800~2100米之间。山区农民为寻求脱贫致富的路子,早在1984年就开始进行旱地蔬菜栽培。但是,由于我县山区农民信息不灵,交通条件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旱地蔬菜栽培面积较少,品种单一,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经济效益差。为充分利用我县旱地地区夏季气温温凉、大气清新、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6-9月份降水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80%、雨热同期、光能资源丰富资源优势,1996年,我们通过考察、论证,提出发展旱地蔬菜。这个建议提出后有不同的声音,有人甚至说:“水菜水菜,没水能种菜,种旱地菜简直是异想天开”。我们咨询了山西省农科院以及山西农大等院校的专家,结合我县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产业论证,确立了旱地蔬菜发展思路。1997年试点性开展了旱地蔬菜种植,重点放在以凌井店乡的茴子白、泥屯镇和候村乡的西红柿为主的旱地蔬菜上,集全县之力在旱地蔬菜上做文章。1997年一举成功,更加坚定了发展旱地菜的信心,以典型户、典型村为圆心辐射,在相关乡镇及周边村推广旱地蔬菜生产技术,从2000年开始旱地蔬菜发展优势凸现,蔬菜生产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完成了由点到面的快速发展,根据市场要求,及时引进10个大类40多个蔬菜新品种,实行多品种开发,扩展了青椒、芹菜、菜豆、白菜、西红柿、甜瓜、萝卜、西葫芦、大葱、南瓜等市场适销的蔬菜种类。从而形成了多品种系列化开发格局,使农民增强了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二)2013年收益对比情况茴子白平均价格为0.4元/斤,亩均产量为6000公斤,亩均收益4800元,每亩除人工成本外,生产成本需平均投入种子5袋计160元,肥料两袋计320元,耕地等费用80元,农药等其他投入约100元,各类成本共计660元。亩均净利润为4140元。豆角平均价格为1.2元/斤,亩均产量为2100公斤,亩均收益5040元,每亩除人工成本外,生产成本需平均投入种子8袋计120元,肥料两袋计320元,耕地等费用80元,架杆3000株计900元,农药等其他投入约100元,各类成本共计1520元。亩均净利润为3520元。西葫芦平均价格为0.4元,亩均产量为5500公斤,亩均收益4400元,每亩除人工成本外,生产成本需平均投入种子18袋计216元,肥料两袋计320元,地膜半卷计45元,耕地等费用80元,农药等其他投入约60元,各类成本共计 721元。亩均净利润为3679元。番茄平均价格为0.8元/斤,亩均产量为4800公斤,亩均收益7680元,每亩除人工成本外,生产成本需平均投入种子30克计100元,肥料两袋计320元,耕地等费用80元,架杆3000株计900元,农药等其他投入约100元,各类成本共计1500元。亩均净利润为6180元。传统粮食作物玉米亩均产量为650公斤,亩均收益1300元,每亩除人工成本外,生产成本需平均投入种子5斤计60元,肥料两袋计320元,地膜半卷计45元,种植、耕地等费用110元,各类成本共计535元。亩均净利润为765元。成本对比情况如下:种植的主要品种茴子白、豆角、西葫芦、番茄等蔬菜每年亩均成本为1100元,亩均收益为5480元,亩均净利润为4380元。种植蔬菜的亩均投入产出比为1:4,而种植粮食作物的投入产出比为1:1.43。种植蔬菜的效益明显好于传统粮食作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显著,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江苏、武汉等省内外20多个市县。(三)技术创新1、《千亩旱地西红柿高产技术》2000年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二等奖。2、《旱地蔬菜基地建设》2001年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二等奖。3、《旱地节水抗旱增产综合技术》2004年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二等奖。4、《旱地粮菜高产高效综合抗旱种植技术》2008年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一等奖。三、形成的技术体系(一)主推蔬菜品种我县旱地蔬菜栽培的主要种类和品种有:1、番茄:魁冠红福、巨红福、美国大红、合作905、合作909、合作903(自封顶)等。2、甘蓝:美冠106、上将306、珍奇、贵族108、百惠、贵族108、冈山65、荷兰瑞大、富士70、爽月等。3、豆角:特优特架豆王、新欣一尺青圆龙、天马架豆王、超级特嫩、岩羊菜豆等品种。4、西葫芦:碧爽、碧玉、晶莹系列。5、萝卜:特新白玉春、大棚大根等。6、大白菜:春夏王、夏杂56、抗病早王、丰抗60。7、南瓜:甜面大南瓜,日本南瓜等。8、芹菜:津南实芹、文图拉、正大脆芹等。9、辣椒:湘研6号、硕丰9号、中椒4号、新丰6号等。(二)主推技术1、甘蓝:以小高垄种植为核心形成了“一优三保”高产种植模式,其技术特点是以小高垄种植为核心技术,配套利用优种,适期育苗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穴灌穴植等措施,肥料集中施用,定植期缓苗快,包球期腐烂少.节水节本、增产增效。技术简便实用,措施有效,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技术内容: 一优即选用适应性、丰产性、商品性好的抗旱耐逆硬质小球型品种盖地、铁将军、美冠106等。三保(1)保适育培壮。3月底至4月初,利用小拱棚育苗,控制好温度与水分,培育壮苗。(2)保肥保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种植密度为5000~5000株。确保产量,兼顾品质。(3)保垄种穴植。利用甘蓝起垄机起35cm宽、15cm高的小高垄,穴灌穴植于垄上,穴(株)距35cm。连续三年在阳曲县河村连片示范,平均亩产5129kg,增产24.9%,水分生产率达到14.3kg/m3(鲜)。2、菜豆:以“早覆膜早播种”为核心形成了“三早三优” —早覆、早播、早上市,优产、优质、优价高产技术模式,在河村连片示范,平均亩产2401kg,增产33.4%,水分生产率达6.3kg/m3。核心技术:宽窄行种植,机械一次性提早覆盖地膜与播种。采用宽行85cm,窄行45cm的宽窄行种植,宽行操作农事,窄行利用菜豆专用起垄施肥覆膜播种机一次性提早7~10 天覆膜播种。3、番茄:南北种植、起垄栽培、秸秆覆盖:南北种植没有弱光带,而且通风好,起垄栽培时,大行90cm,小行60cm,垄高10~15cm左右,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番茄在7~8月份雨季期间,田间积水,致使根部长时间浸泡,土壤缺氧,透气能力差,缺乏活力,造成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另外,秸秆覆盖地面,减少暴露面积,降低蒸发量,确保土壤拥有一定比例的水分,实现保水、促肥,创造一个适宜根系发育的小气候土壤环境,基本可达到中雨无径流,大雨不冲地,连阴不泡浆,天晴不龟裂,雨后不板结。(三)推广的新技术1、全膜双垄三沟集雨技术:该技术突破了蔬菜种植中的海拔高度界限。利用全膜双垄三沟集雨种植模式栽培旱作蔬菜。使冷凉旱作区不利气候变为生产优势,增大了地表集雨面,增强和延长了土壤在作物生长期的供、蓄水能力,必将使我县早作蔬菜生产有新的突破和发展。2、推广穴盘育苗技术:采用穴盘育苗方法育苗,由于幼苗的抗逆性增强,并且定植不伤根,没有缓苗期。如果是裸根苗,成活率常常受到影响,而穴盘育苗属于带坨移栽,所以定植到田间后,缓苗快,成活率高。3、创建了旱地农艺农机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将农业机械作为研究元素,整合栽培技术,形成了旱地蔬菜高产高效艺机一体化技术成果,2010年通过山西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辑:柳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