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毛竹营造林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毛竹是我国竹林面积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经济价值最重要的一种优良大型经济竹种,集材用、笋用和观赏等众多用途于一体,并具有良好的固土防风作用。竹秆高大通直,材质坚硬,收缩性小,弹性和刚性强,纹理直,纤维长。其竹笋肉脆鲜嫩,味美可口,富含蛋白质和可食性纤维素,同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种矿物质营养元素、糖分和脂肪等,是我国传统的佐餐蔬菜和保健食品,尤其是冬笋享有“天下第一笋”的美誉。毛竹产品广泛应用于建材、建筑、家具农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和环境绿化美化等各个领域。毛竹适应性强,在我国年均温12~22℃、年均降水量500~20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65~85%和海拔1350米以下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及沿海地带的广大地域均有毛竹分布。毛竹能耐零下20℃的极端最低气温,江西南北均宜栽培。1、造林技术毛竹造林多以母竹移栽造林为主,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造林地选择:以山坡、山麓或山谷疏松湿润、PH值4.5~7、土层深50厘米以上的砂质土或砂质壤土造林为好,干燥山脊、盐碱土和易积水平地或洼地不宜造林。(2)整地挖穴:整地方式以全垦整地为好,但坡度较陡时可采用带垦、块垦或穴垦,整地深度20~30厘米,秋末冬初进行为宜。整地后按100×60×50厘米规格挖穴,并将表土垫于穴底,施足基肥和与表土拌匀。(3)造林密度与造林季节:造林以株行距3×4米或3×3米为宜。近距离移竹和小规模造林,一年之中除高温伏天外均可进行,大规模造林则以11月~2月之间为好。(4)母竹采挖与栽植:选取2-3年生、径粗4~7厘米、植株健旺、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母竹造林,并按来鞭20~30厘米、去鞭40~50厘米采挖。挖取母竹时,竹鞭截断面要求光滑,注意不撕裂竹鞭、不损伤“螺丝钉”、鞭芽和竹秆。母竹挖取后用保湿材料包扎鞭蔸,并留5~7盘枝砍去竹梢,切口要平滑,不能撕裂竹秆。母竹栽植时须确保根舒鞭展秆正,并一次性浇透定根水和在表层覆盖一层3~5厘米厚松土,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幼林管理(1)加强新造林地的管护:遇有露兜、露鞭、露根和母竹歪斜等现象,要及时培土填盖,或设立支架以防风倒。过旱要浇水,久雨须排涝,以保持土壤湿润适度。同时要及时检查造林成活率,成活率低于80%时应补植或重造。(2)加强抚育管理:为促进新竹尽快成林,造林后1~3年内每年应进行1~2次除草松土抚育工作,并适量施肥,以保障土壤养分供给。(3)合理套种:新造竹林1-3年内可套种固氮植物或经济作物,以起到以耕代抚、促进成林和增加收益作用。(4)适度间伐:幼龄竹一般比较细小,应按去小留大、去劣留强、间密留疏原则适度间伐一些细劣竹株,以促进幼林生长,提早郁闭。3、成林抚育与竹林丰产经营(1)合理留笋养竹:留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调整竹林结构的重要环节。对4-6年的成林竹林,应严禁采挖冬笋和严格控制采挖春笋。竹林进入丰产稳产期后,可按去小留粗、去劣留强、去边留内、挖密留疏原则有计划地组织适量采挖冬笋和适时挖取退笋,每亩留足成竹壮笋70~80株,并结合规范采伐,使竹林立竹度保持材用林每亩250~350株、笋用林150~170株、材笋两用林200~300株,1度、2度、3度与4度以上竹比例保持30%:30%:30%:10%。(2)加强垦复抚育:新造竹林成林后应加强垦复抚育工作,每4~5年为一抚育周期,在一个周期年进行深翻垦复1次、产山松土1次和劈山砍杂2~3次。垦复深度为20~30厘米,松土深度为10~15厘米,并应清除石块、竹蔸和树桩,砍杂须除尽杂灌,桩蔸不能高于10厘米。垦复宜在秋末或冬季,松土砍杂在6~9月份为好。(3)竹腔、桩蔸施肥:利用生物型肥料,采用新竹竹腔施肥省工省肥,且肥效高、肥效长。一般亩均用肥量500~600毫升,人均日施肥可达9~10亩,笋、竹产量比常规施肥至少可提高30%以上。同时可用化肥对伐蔸进行桩腔施肥,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加速桩蔸自然腐烂。(4)规范竹材采伐:采伐时间应选择在秋末和冬季进行,采伐量须小于生长量,并严格按砍老留壮、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强和“留三去四莫留七、五度填空”原则进行规范采伐。伐后及时清理林地,并劈裂桩蔸以利腐烂。(5)病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发生病虫害时,可用新竹桩腔施药技术治理,药效快而长,用药量和施药速度基本同桩腔施肥。(6)立竹号字与竹林建档:每年应用毛竹专用号字笔对新竹进行号字并建立林分档案,以利竹林的科学和规范化经营管理。毛竹造林后一般3年可郁闭,5年投产,8年达丰产结构。林分产量每年每亩平均可产竹60根以上、竹笋400公斤以上,且竹林生态效益持久。编辑:马宇飞审核专家: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教授级高工 苗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