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春季养奶牛保证五个最佳温度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一、牛舍温度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温高于24℃或低于-4℃,则产奶量减少;犊牛最适宜的温度为35℃~38℃。二、饮水温度1.泌乳奶牛饮水温度:普通饮水温度:春季宜将奶牛饮水温度维持在9℃~15℃,可比饮0℃~2℃水的奶牛提高产奶率8.7%;饮麦麸水温度:奶牛产后因损失大量水分而感到口渴,并且体温较低。此时饮温度高于体温1℃~2℃的麸皮水,有补充体液、温暖身体之效。禁止饮用冷水,否则可引起胎衣滞留及感冒等疾病。2.犊牛饮水温度:一般饮水温度:犊牛体温比成年牛高,一般饮水以35℃~38℃为宜;犊牛饮乳温度:犊牛人工哺乳时,无论初乳或常乳,都应在加热消毒之后冷却至35℃~37℃时喂给。三、擦洗乳房水的温度奶牛每次挤奶前,需用干毛巾蘸45℃~50℃的温水浸湿,全面擦洗乳房、乳头,随后按摩乳房。1~2分钟后,即产生“放奶”反射,可立即开始挤奶。千万不要用过热或过冷的水擦洗乳头,否则会降低产奶量。四、牛奶保存和消毒的温度1.牛奶保存:新挤出的牛奶,温度与牛体温接近,如不降温保存很快即酸败变质,所以要立即用流动冷水浸泡容器,将牛奶的温度降至4℃~10℃。2.牛奶消毒:牛奶中含有多种有害微生物,如不消毒则这些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使牛奶酸败变质。消毒不使用药物,主要采取“非高温”加热消毒法,即巴斯德消毒法,做法为:将牛奶加热至75℃~80℃,保持15~30分钟,立即停止加热。五、牛精液的保存温度精子怕热不怕冷,54.5℃即可使精子失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精液进入了“超低温”保存时代,目前多采用液态氮,温度为-196℃,可保存精液数十年不变质。奶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由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冬季和春季多发,以6~18月龄的育成牛发病率较多。病牛及隐性感染牛的呼吸道、眼分泌物、乳汁及粪便等排泄物为该病传染源,康复牛可带毒200余天,不断排毒形成传染源,为直接传染或间接传染,还可通过胎盘感染。为有效地控制奶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应辨别症状,做好如下措施。一、临床症状1.急性型:潜伏期多为7~10天。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高度沉郁,厌食,有的可见臌气。发病2~4天后,口腔黏膜表现为孤立的浅糜烂,之后糜烂融合成大片坏死,常见于唇内、齿龈、齿垫、硬腭的后部、口角和舌上。大量流涎,呼气恶臭。随后出现腹泻,初期常呈水样,后期带有黏液及血液,粪便恶臭。鼻镜有糜烂病变,其损害逐渐融合并覆以痂皮,鼻液呈黏液或脓性。部分患牛康复较快,黏膜损害可在10~14天内痊愈。如腹泻严重,呈急性进行性脱水及衰弱,常在症状出现后5~7天死亡,个别病例2天后即死亡。在妊娠90~120天之间受感染时,病毒常侵害胎儿,引起流产或出生犊牛先天性缺陷,最常见的缺陷是小脑发育不全,患犊呈现程度不同的共济失调或不能起立,角弓反张,眼球震颤等神经症状。2.慢性型: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但也有少数病例体温高于正常。鼻镜糜烂,常连成一片。眼内有浆液性分泌物。口腔很少有糜烂,门齿通常发红。因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而有明显的跛行症状。皮肤常呈皮屑状,在髻甲、颈部和耳后最明显,并可见间歇性现腹泻。二、防控措施1.定期对奶牛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和奶牛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无破坏和在奶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2.保证有充足的饮水,水质应符合畜禽饮用水卫生要求。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3.在6~10月龄、初乳免疫力消失时,给牛接种疫苗。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均可提供有效的保护,应严格遵守生产厂家推荐的使用方法和接种计划。4.发病后,流产胎儿、排泄物及污染场地均需严格消毒。对死于该病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散布病原。5.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进行对症治疗。使用收敛剂和补液疗法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及时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或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同时,建立并保存治疗记录,包括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的商品名称和有效成分,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治疗时间、剂量、疗程、疗效及停药时间。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编辑:冯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