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尹正饰演的商细蕊|《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尹正从包子脸减成锥子脸了,他的减肥日记也似乎转型成了吃播。大家一边看一边咽口水。焖菜确实比水煮菜诱人多了,而且还搭配得营养合理、比例协调,即使是重度厨房破坏者也可以轻松完成。在大家都害怕五月不减肥,六月七月八月徒伤悲的时刻,焖菜又掀起了一阵健康减肥风。这一次,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成功?
减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是食物?运动?自律?基因?可能都有,但这次我们换个角度:减肥作为一个目标,合理吗?你减肥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你减肥的结果。
你定下的目标能做到吗?
你的目标还能抢救一下
你可能觉得减肥的目标就是减脂肪啊,还有啥可说的。但想想,你在健身房举铁、深蹲、拉伸,肌肉酸痛的时候,有个心地残忍的朋友叫你去吃最爱的麻辣火锅,并很有道理对说:减肥也要先有力气呀。你每个毛孔都在出汗,每个毛孔也都在向往鸭血牛丸冻豆腐,做人太难了。明确的目标摇摆了。
不知道为什么,你的目标在大脑里粘不住,老是在鱼与熊掌之间为难,为什么不可以都要呢?背道而驰、无法同时实现的两个或多个目标引起的冲突,叫做 目标冲突 (goal conflict)。
不止是你自己,环境也不断增强这种冲突感。老板激昂地鼓励年轻人多加班,养生公众号马上来一篇熬夜会猝死。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也是目标冲突,觉得人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两全其美,而自己还不够努力。但是,生活中很多目标冲突是难以避免也无法消除的。
面临冲突而感到困惑的我们|图虫创意
不仅如此,心理学还要严肃地告诉你,解决不好冲突的目标,不仅是目标无法实现的问题,你自己还会产生很多 负面情绪 ,如犹豫不决,焦虑,抑郁。你一般做决定需要10分钟,目标冲突的时候,你可能耗时72小时,进度-10,情绪-20。如果常常面临这种情况,那想一想,为什么你的大脑和身体总是煮豆燃豆箕?可能是因为你看似有目标,其实它只是一个虚幻的方向。
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目标冲突,抢救一下你虚弱的目标呢?
摸着良心问,
你的理由是个好理由吗?
冲突会让人愈发需要寻找或建立选择的理由。 也就是,你发现不可能两全其美,那你极可能需要找一个更重的砝码放在天秤的其中一端,让自己只能选其中一美。
2020年Etkin和Memmi发表在《消费者研究杂志》(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上的一篇研究中发现,面临目标冲突的人会在之后的时间里选择工作,而不是休闲。这是因为 经历目标冲突后,人们觉得选择工作是更加有理可循的 。
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工作是一项“有成效、有生产力的活动”,而休闲则是“没有生产力,提供享乐体验的”。而且,工作易于量化和评估:论文又写了3000字,图又改了一稿,单签成了,KPI进度喜人,涨工资就在眼前。但是休闲呢,模糊又无形,似乎有那么一瞬间感到了快乐,但是又很快烟消云散了。总之——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是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非常“合理”。
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比如时间不够、钱不够,你不能通过补偿来缓解两难——那就更需要通过 证明自己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来坚定自己的内心,减轻可能的悔恨 。
诡异的是,或者说人的适应性体现在:理由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 我们可以自由地将一件事情定义为工作或是休闲,从而决定它的合理性 。
学习使我快乐
在这篇研究里,经历了目标冲突的实验参与者们观看了一集英国BBC出品的自然纪录片《深海》,一半的参与者了解到“这是一部 纪录片 ,纪录片是学习信息和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好方法。人们想学点新东西的时候,往往会看纪录片”,另一半参与者则被告知“这是一部 电影 ,电影是放松和娱乐的好方法。人们经常在想放松和享受的时候看电影。”参与者们可以自由地观看这一集,想停下的时候可以随时停下。实验结果发现,认为这是纪录片的参与者们比认为这是电影的参与者观看了更长的时间(M=123秒 vs. M=47秒)。
看纪录片也有可能是为了放松休息,看电影也有可能是为了学习叙事和拍摄技巧。于是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同一件事情的好处分别定义为工作和休闲。
这次的参与者们需要选择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他们更愿意“回复工作邮件”还是“去楼下散步”。毫无疑问回复工作邮件是工作类型的活动,而对于散步,一半的参与者得到的理由是“ 为了娱乐休闲 ”,一半的参与者得到的理由是“ 让你头脑清醒,为之后的行动增加能量恢复活力 ”,后者是人们认为更合理的理由。因此实验结果发现,当散步被视为娱乐时,人们更愿意选择回复工作邮件,而当散步被视为为工作恢复能量的活动时,人们对回复邮件和散步的偏好就没有区别了。
也就是说,当“休闲”也能提供同样合理的好处时,二者就没有差异了。
私人订制的合理化
听起来好像是个语言游戏?其实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或者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是非常常见,而且本能的事。尹正能减肥是因为焖菜好吃所以成功了吗?当然不是。尹正是演员,他的工作要求他保持镜头前好看的轮廓,很可能脸胖一厘米,代言抛弃你。我们常常以“ 工作没时间减肥 ”为理由,而尹正是为了工作减肥,这种合理性和正当性要超过我们绝大多数人。所以不只是他,大部分的演员、明星,减肥的压力或者动力都很大,可以说是工作的必然要求。
就好像,如果有你觉得“更合理”的减肥理由:医生要求的,闺蜜们一起打卡的,健身房教练监督的,比起自己第37次挣扎着减,要容易成功得多。如果这些常见的理由对你来说并不足够或者并不合理的话,那就为自己订制一个理由。
放弃减肥的理由倒是很多
找一个合理的理由难吗?也不难。就拿出打游戏合理化,睡懒觉合理化的精神,用在其他的目标上。休闲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减肥是为了更好的吃饭,也很合理——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有符合自己生活需求的合理性。
合理地合理化
对普通人来说,“没时间”和“坚持不下去”往往是无法减肥的理由。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肥,不需要为无法减肥找理由,需要为减肥找理由。
人们在目标冲突后选择“工作”,当“纪录片”也是一种“学习”时会更愿意看片,当“散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时也愿意散步,你也可以把理由定成可量化的,正面的,对自己有更多“价值”的。
量要小
可量化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要小小的量化。“每半年瘦30斤”需要半年以后才能量化,不如定为“每周瘦2斤”,一周就能看到成果,是不是觉得合理一点?
实现的时间也需要尽量小一点地量化。时间越长,人们越难准确估计完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和精力,导致拖延,或者投入过多不必要的精力。短期目标给人“更简单”的感觉,也能够更合理地安排行动计划。
这周我一定减肥!
接受小诱惑,或者把诱惑变成奖励
抵制不了诱惑,那就接受诱惑!目标的有效性会随实现程度递减,当你完成今天的锻炼,今天的目标就失效了,被抑制的目标就会反弹,可能会更向往高热量。那么,不如将“每天不喝奶茶”转变为“每天只喝半杯奶茶”——当你完成了后面这个目标,在剩下的时间里,你就会觉得今天的目标完成了,会更容易忘记奶茶的事,而减肥的目标则会反弹,让你涌出更多的动力。或者把“只能喝半杯奶茶”变成“完成目标就可以奖励自己半杯奶茶”——你没有受到惩罚,而是被奖励了,那么明天也要继续奖励自己哦。
看完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找到了自己减肥的最大合理性。
那么合理的结果就是:这个夏天你能减肥成功。
参考文献
[1 ] Etkin, J., & Memmi, S. A. (2021). Goal Conflict Encourages Work and Discourages Leisur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7(5), 716-736.
[2] Laran, J., & Janiszewski, C. (2009). Behavioral consistency and inconsistency in the resolution of goal confli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5(6), 967-984.
[3] Zhu, M., Bagchi, R., & Hock, S. J. (2019). The mere deadline effect: Why more time might sabotage goal pursui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5(5), 1068-1084.
作者:猹猹狸 银古桑
编辑:酥鱼
排版: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