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飞虱传播引起的病毒病,这种病害具有发展较快,防治较难特点,根据研究:白背飞虱是南方水稻矮缩病主要传播媒介,灰飞虱在试验条件下也可以传毒,但不是主要的,一般情况下褐飞虱不能传播病毒,各种文献上关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播媒介有一定争议,当前普遍认识为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播者,当然也有一些文献支持灰飞虱传播病毒。
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属于病毒病,感染病毒的植株会出现萎缩,同时在茎秆上出现成排的瘤状物,这种瘤状物初期是白色,后期变成黑色,感染病毒的水稻植株根系不发达,根少生长不良,不能拔节,大多在幼苗期开始死亡,后期也难以抽穗,抽出穗子小,严重影响产量,感染南方黑条矮缩病毒严重影响水稻结实,防治不当可造成水稻损失达65.1%。
研究表明:水稻孕穗期感病产量损失要大于拔节期感病,结实率与发病程度正相关,传播病毒的白背飞虱一旦带毒,就会终生带毒,而且会随成虫迁飞,然后通过取食来实现为害,白背飞虱对水稻危害主要在于其传播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方案
预防为主
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目前还只能从控制传播媒介来预防,建议农户在播种前,使用噻虫嗪、吡虫啉种衣剂进行拌种,能够有效的控制苗期白背飞虱,农民对于拌种还是比较排斥的,第一个是为了节省成本,第二个是拌种增加环节耽误功夫,实际上拌种不仅有利于防控稻飞虱,而且对于水稻秧苗的长势也是有帮助的,吡虫啉、噻虫嗪等农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调节剂功能,在发生严重的区域,有专家提倡防虫网覆盖育秧。
大量试验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最容易感病时期水稻2~3叶至分蘖期,所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是很有必要的,苗期加强对于白背飞虱的预防,特别是移栽前后及分蘖期,可以在移栽前喷施一次“送嫁药”,“送嫁药”中建议加入噻虫嗪、呋虫胺等稻飞虱防治药剂,一般来说这次用药还要预防蓟马等害虫,有些农户使用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效果也还不错,在防治白背飞虱时,建议在杀虫剂中加入“安透”等助剂,以此加强药剂的渗透性和内吸效率,提高防治效果。
对于已经发病的田块,需采用“防早、防小”方案,重点在秧苗期进行防控,尽量降低传播媒介的及时,防止病株激发感染,特别是一些田块只是零星发现时,及时消灭传播媒介较为关键,至于有人提到一些防治病毒病药剂,实践证明,这些药剂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治疗效果都是差强人意的,有些方案只是增加一些成本,并不能彻底治愈病害。
选择合适播种期
在湖南等地在5月下旬为白背飞虱迁入高峰期,农户可以选择在此之前或者之后播种,例如6月上旬播种还可以避开后期的孕穗期高温热害,一般情况下,每年的8月上旬是高温天气,这个时候遇上水稻出穗扬花期,就很容易引起高温热害发生。
2016年江西南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多,研究表明这与当年白背飞虱迁入早,基数很大、晚稻白背飞虱发生严重有关系,经过研究人员观测,当年水稻发病期和白背飞虱的迁入期高度吻合,也印证了先前关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一些研究结论。
选择合适品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有一定关系,对于易感品种应该谨慎种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区域建议推广抗性品种,或者进行拌种等预防工作,并及时防治白背飞虱等害虫,一些种子公司对于品种基因有一定了解,很清楚品种对于矮缩病的抗性,所以厂家可针对易感品种赠送拌种剂等,以此减少后期黑条矮缩病风险。
结束语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不仅可以危害水稻,同时也危害玉米、薏米、稗草等作物和杂草,甚至在高粱、野燕麦等植物上也有发现,这些寄主上病毒通过白背飞虱的传播,加大了病害防控难度。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大面积发生较少,局部发生较多,加强对于白背飞虱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还是能够有效控制的,只是当前水稻一旦染病,几乎无治愈可能。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