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山水盆景的过程通常是:立意、构思,然后按照构思的结果进行技术操作。技术操作的过程,按顺序分别是:锯截、雕凿、组合、胶合以及植物配植与配件点缀等几个环节。
1 立意构思
立意构思,是盆景创作的重要的一环。盆景的立意构思,实际上是一个确定意境,并构思、表达这个意境的过程,一般说来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先立意并根据这一立意,经过构思选用适当的树、石、山、草等素材,在盆盎空间中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这一立意。另外一种是根据具体的山、草、树、石的形状特点,产生某种立意,然后构思并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某一景观和意境的构成。
准备齐制作山水盆景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工具有:锯条、小山子、锉、钢丝刷、毛刷、砂轮、钻头等等
2 锯截
锯截是山水盆景制作的第一步。锯截前要确定下锯的位置,锯时可以先在下锯的地方划线。锯截松软石材可使用锯条,锯前要仔细推敲下锯位置,尽量做到一次锯截成功,以免浪费石材。
锯截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去粗取精,去除石料中不符合构图要求的部分而选留构图需要部分,二是将山石底部锯平,以增大山石底部与盆面的接触面积,使山石在盆内摆放平稳。
锯截同一件盆景内的几块山石时,应注意使每块山石的锯截面与山石纹理之间的角度相同。
3 雕凿
雕凿是松软石材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要求加工后的形态力求自然,虽由人做,却如天生。
雕凿松质石料的工具是小山子。使用小山子时,应主要依靠手腕的运动,手臂基本保持不动,这样可提高凿击的准确性。为避免损坏山石,加工山峰及山腰时应从上向下凿击,而加工山脚时应从下向上凿击;
雕凿的步骤一般是先轮廓后皴纹、先大处后小处、先粗凿后细凿。
3.1 轮廓雕凿
轮廓雕凿是决定山形的主要步骤。雕凿时要先雕主峰,主峰形状确定后再雕其他次要山峰。不同地貌中的山形有着不同的轮廓特征,同一盆景中的山峰形状应符合同一地貌的轮廓特点,这样才能达到统一的效果。山形轮廓的雕凿还要做到师法自然,使山形符合自然形态。山峰不能如犬齿般尖锐或如刀山剑树般林立,也不能平齐如截顶,因为这些山形在自然界极为罕见。
在雕凿的过程中,还要在山顶或山腰等地方定出日后栽种植物的种植穴。
3.2 皴纹的雕凿
皴纹,就是山石表面凹凸的皱纹。在不同的石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纹路也不一样。不同地貌中的山具有不同的纹理外观,在雕凿时一定要注意皴纹的选用应当与所表现的地貌特点相一致。在山体外形确定后,应进行山体内部纹理的雕凿,以使山体形象丰满生动,在雕凿的过程中,还要在山顶或山腰等地方钉出日后栽种植物的种植穴。
雕凿加工后,应消除人工痕迹,软石类也可用钢丝刷顺皴纹方向刷动,以消除生硬的线棱以及凿击时留下的白点等,使旧石面与雕凿后的新石面颜色一致。
打磨完成以后,要用清水洗净山石表面,清除石面上的浮土。
4 组合
组合是对构图设计的实际立体再现。实际制作过程中,组合常与山石的加工交交错进行,一般每加工完一块山石,都要将其在盆中摆一摆,看看实际效果如何,然后再进行加工修改,直至把所有的山石加工完毕并组合定型。组合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效果对已有的构图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通过对山石摆放位置的不断调整,最终达到符合意境表达的景观效果。
5 胶合
胶合是将组合好的山石粘合固定的过程。胶合主要用水泥胶合。水泥胶合常用300-500号水泥,加入少量细砂,水泥与砂的比例为2:1。
山水盆景一般采用无洞眼的水底盆,表现江河湖海的浩瀚。水底盆以汉白玉、大理石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最好。
山石胶合主要采用垫纸胶合的方法。垫纸的目的是防止山石底部与盆粘在一起,以便于拆御装运,也便于做组合式盆景。
先在盆底垫一张纸,纸张的大小最好和盆钵大小相同。把山石按照设计的原型分别马放好,然后用笔沿山石底部画线定位。在山石底部涂上粘稠水泥,水泥要稍厚,然后把山石立于预定位置上,稍用力下压,从石底挤出多余水泥并清掉。如石底边缺口较大,可填加碎石块。最后撒上石粉,按实。
山石固定完成以后要等水泥干了,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配置植物和点缀配件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但在这之前,还要把铺在盆中的纸张去掉。方法是:先往盆中到少量的清水,浸湿纸张,等到盆面上的纸湿透了的时候,就可以轻轻地把他们撕下去了。山石底部的纸要用刀刮下,以免影响美观。最后把盆面清理干净,就可以准备点缀植物和配件了。
6 植物配植与配件点缀
在山水盆景中配植植物,使山石得到绿化,可使盆景充满生机。山水盆景中如没有植物种植,就会显得如荒山秃岭,缺乏美感与活力。配件的点缀则可增添盆景的生活气息,增加盆景的真实感。清代画家汤贻芬在《画鉴析览》一书中写道:"山之体,石为骨,树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寺院、村落、桥梁为装饰也。"这种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山水、草木及点缀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植物和配件是山水盆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6.1 植物配植
植物一般栽植于山石缝隙或预留的种植穴内。在种植穴内栽植植物的方法是:根据穴的大小,将植物去除部分根部泥土及部分根系后放入穴内并使根系舒展,摆正植物姿态。
6.2 滋养苔藓
滋养苔藓可使山石青润可爱,生命气息浓厚。
找一盆长有苔藓花盆,用利铲将苔藓薄薄产下一层,贴在山石上。贴紧、铺平。山石的缝隙之间也可以铺上苔藓,掩盖住水泥的痕迹。
6.3 配件点缀
点缀配件可以增加盆景的生活气息,使盆景景象活起来。点缀何种配件应由景象环境决定。如山峡险要的地方,只一路可行,可配关口或城楼,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钓艇、篷船适用于小河,而帆船、轮船应放在海、湖等有广阔水面之处。瞭望亭台要设在环境开阔的地方。
配件点缀好了以后,一盆山水盆景就算制作好了。下面再让我们了解一下硬质石料的山水盆景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吧。我们选用燕山石来作为盆景的制作材料。由于燕山石质地坚硬,所以除了我们之前所准备的工具外,还要准备一台切石机,用于切割石料。
在锯截石料之前,我们要对石料进行简单的处理。先用钢丝刷刷去石料表面的浮土,浮土刷下以后,石料表面的纹路就显露出来了,选择纹路相同的石料作为备选材料。用清水冲洗表面,刷去纹路缝隙中的泥土。
然后我们要用稀盐酸反复刷洗石料,去除石料表面的杂质,使得石料纹路更加清晰,表面更光滑,色彩也更鲜艳。最后用清水把盐酸冲洗下去,石料就算处理完成了,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一盆山水盆景了。和松质石料一样,锯截硬质石料之前也要定好锯截的位置,位置定好以后就可以锯截了。如果选用的石料个体大,为了节省时间,最好选用大号的切石机。个体小的石料,为了操作方便,可以选用小型切石机。锯截时会因锯口发热而胀裂,所以锯时要不断加冷水,速度也不要太快;由于硬质石料表面特有的自然形成的纹路,通常不用对石料进行雕凿,可以直接把他们组合在一起。组合山石之前,先在盆面铺层白纸。然后就可以开始组合山石了。
组合的目的,是为了对山体加宽、加厚、加高等。例如主峰过矮又没有大石料时,可拼接一块底石以增高;主峰过瘦可拼接一片石加厚;主峰没有层次变化时,可在他的两侧各拼合一块峰石,使他高低错落。
拼合时应注意接石的质地、颜色、皴纹及轮廓都要一致。一般硬石不与软石拼合,皴纹粗疏的不与细密的拼合,轮廓瘦劲的不与浑圆的拼合。拼和时还要注意皴文线的伸展方向也要一致。
山石组合完成后就准备把他们固定胶合了,在这之前还是要先画线定位。还是选用水泥胶合。水泥胶合常用300-500号水泥,加入少量细砂,水泥与砂的比例为2:1。小石拼大石的胶合时,可先把两块山石胶接面涂上适量水泥,并贴合在一起轻轻磨动,压缩水泥为一薄层,刮除多余水泥,用毛笔蘸清水洗去缝口以外的水泥痕迹,最后在缝口表面撒上一层与接石相同石质的石粉并轻轻压实。
石底胶合时,也是采用垫纸胶合的方法,依次把各个石料固定在盆面上。胶合完成以后,还要清洗一遍石料,刷去胶合过程中,粘在石料表面的水泥和浮土。最后用铁丝把大块的石料固定绑牢,以免水泥没干之前大石料出现松动。等到水泥完全干了以后,就可以配置植物和点缀配件了。首先去掉捆扎在石料上的铁丝,去掉垫盆面上的纸张。
栽植植物可以采用棕包栽植方法。先把棕片摊平,再把植物根部放上,根四周加营养土,然后将根与土包扎成球状就可以了。棕包一般栽在山峰背面的种植穴内。
植物配植应符合自然规律,并与盆景的意境表达相一致。如高山顶上植树,应种植矮小结顶、枝干弯曲并耐旱的树种,山腰部宜种植悬垂式耐旱树种,山脚水边应选喜湿性树种。主峰植树,应植于其侧面或背面,以避免遮掩主峰的山形及纹理之美。孤树不宜独立植于主峰峰顶,否则如同插旗,很不自然。孤树也不宜植于山间缺口,以避免使山体臃肿。
植物栽好以后,可以在周围铺一层苔藓,遮住表土和水泥的痕迹。如果是小型山水盆景还可以采用接种法来滋养苔藓。方法是:将取来的苔藓除去杂质后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稀泥浆,将苔藓轻轻捣碎成糊状,并用毛笔涂抹在山石上,然后将山石放在阴湿处,保持湿润,不久涂抹的地方就可以长出青苔了。
最后点缀几件小配件。配件要少而精,否则容易庸俗化,使景点分散,削弱主题。还要注意配件与主体景物的比例,配件要小,以衬托山峰的高大。其次要注意配件之间的比例,应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