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要求:容器苗培育生产技术要求较高。每一个育苗点的育苗户应经过培训,熟练掌握育苗技术后才能开展容器苗的培育。
2.容器苗常规生产流程:种子准备-催芽-播种-芽苗移栽-苗期管理-上山造林。容器苗一般培育3个月便可上山造林,每一个环节必须安排有专人负责,随时掌握育苗动态。
3.地点选择:容器苗培育应根据“就近造林,就近取土,就近育苗”的原则选择好容器育苗地点。一般应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好、有水源而不积水的山坡、山脚,或闲置地做为育苗圃地,一个育苗点的面积以不小于3亩为宜。为便于容器苗的生产管理,一个县可以相对集中设置3-5个育苗点开展容器育苗的培育。
4.营养土:以每袋0.5市斤为基数,估算每一个育苗点所需的营养土总量,然后按营养土比例计算各项基质的重量。营养土一般由黄心土、火烧土、磷肥按比例混合而成。例如,培育10万株湿地松容器苗,采用“松林黄心土68%、火烧土30%、磷肥2%”的配比,则需营养土5万斤,其中:松林黄心土3.4万斤,火烧土1.5万斤,磷肥0.1万斤。
5.化肥:容器苗在苗期管理期间,需要施用二、三次氮肥作为催肥,按每亩100市斤尿素或硫酸铵做好准备。同时准备好配制营养土所需的磷肥。
6.容器袋:通常采用8×12厘米的塑料薄膜容器袋。按1斤湿地松种子生产7000株容器苗计算,需容器袋7000只,并按所需量的110%作好准备。
7.农用薄膜:种子芽苗移栽至容器袋后,由于芽苗十分幼嫩,为防止低温侵袭和鸟害,需用小竹片扎成拱形,然后将容器苗用薄膜覆盖。每一个育苗点按每亩需农用薄膜450米的长度(宽度规格为2米)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