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自古以来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在风筝上也不例外,除了它的主要方面-能飞以外,人们总希望它更美一些。而且,飞中也有一种动态的美。对于不同类型的风筝,美的重要性也不同。或者说,美的含义也不同。
1 风筝的轮廓造型
一个风筝,不论它的图案和造型如何精美,只要在天空中飞得远了,我们从地面望去,往往只能看到它的外轮廓的剪影。即使飞得不远,图案和造型都能从地面看清,但这时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外轮廓的形状。因此,风筝的外轮廓的形状,在风筝的艺术效果里,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风筝的轮廓造型,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选择最有表现力的造型。例如:要做一只老鹰风筝。因为鹰的品种很多,飞行姿态又千变万化,这就要按风筝制作者各自不同的审美观点,选择他们认为最美的品种,最美的飞行姿态,来确定他们的鹰风筝的外形。
在处理人物、昆虫等各种风筝的外形上,也要注意同样的原则:突出它们的特点,表现它们最生动的形象。
其次,利用多变的"软造型"。除了在空中形状基本不变的"硬造型"以外,在风筝上还有一些可以随风而动的"软造型"。如:蝴蝶的尾巴、人物的飘带、旗穗等。这些能动的部分给风筝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加强了艺术效果。在设计风筝时应充分加以利用。
2 风筝的构图
构图和外轮廓造型一样,对风筝的艺术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风筝的外轮廓造型往往是和构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统一考虑的。
写实的:例如:鹰、燕、蝴蝶、蜻蜓以及其它各种鸟类、飞虫类。都是越真实越好,取其自然的美。
装饰性的:这是指那些从装饰美出发,对那些自然物做了适当的加工和变形的构图。如蝙蝠风筝已与真实的蝙蝠在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它有强烈的装饰图案味道。沙燕风筝更不像真实的燕子,它完全是一幅人们创造出来的形象。这种装饰性构图在中国风筝上使用很多。
烘托性的:在风筝上,为了突出主题图案,往往加一些烘托性的构图,如软翅或硬翅人物风筝上的行云,就是烘托性的。
寓意性的: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寓意性的图案很多。如象征幸福的蝙蝠,象征长寿的桃子,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等。有些风筝上这些寓意性的图案构成了风筝的主题,而在另一些风筝上,它们则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中国风筝构图的特点。在中国风筝的构图形式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对称:中国风筝大多是对称的,因此,多用对称形的构图。只是人物风筝的构图往往是不对称的,还有些侧脸的鸟形风筝也不对称。
镶嵌:在中国风筝上,有些图案是镶在其他完整的图形之中的,如沙燕风筝的膀窝里有时镶着蝙蝠、荷花等。
丰满:中国风筝的图案构图都十分丰满充实,即使留白,也让人感到白而有物,这种丰满的构图是中国风筝的艺术特点之一。
3 风筝的色彩
风筝色彩的特点,决定于风筝与一般绘画在观赏上的不同条件。
远。除了大型壁画以外,人们观赏一般绘画的距离大都在几米以内,而放飞着的风筝与观赏者的距离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或几百米。因此,在决定风筝的色彩时,这个"远"字是首先要考虑的。为了满足远效果的要求,风筝上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
动。风筝是在飞行中观赏的东西,虽有人把美丽的风筝当作装饰品挂在房间里,但这不能作为我们考虑风筝艺术的出发点。飞是风筝的生命和灵魂,它真正的美是与飞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考虑风筝的色彩时,必须首先从"飞"字出发。这样,除去"远"之外,就是"动"了。必须以飞行中的效果为出发点来设计色彩。这与远效果的要求是统一的,也要求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色块大。
透光。还是从"飞"字出发,风筝在空中,经常遇到光从背面射来的情况。这时,不同颜料、不同材料的风筝就有不同的透光效果。处理得好,可以增加风筝的美。为了达到透光效果,必须选用鲜明、大块对比强烈的透明颜色。中国传统方法绘制风筝时使用"品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取其透光性好的优点。
以天空为背景。飞行着的风筝,是以天空为背景的,在考虑风筝的色彩时,不能忘记这个因素。中国传统的风筝"黑锅底",只有黑白两色,但放到天空中十分醒目。还有黑色膀窝里镶嵌着大红蜕幅的"瘦沙燕"等等,它们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时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但天蓝、灰蓝等色彩,在风筝上就很少应用,因为放上天空很不明显,飞得远些就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