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牛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常常会造成肉牛的死亡,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治工作。
防治牛传染病,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建立科学的防疫体系,以便及时发现牛群中已经出现的疾病并有效的控制、消灭疾病。
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是生态环境、卫生条件、饮水水源、人车进出、野生动物粪便杂物等控制不当,都有可能传播疫病,特别是规模化肉牛场,流行病一旦发生非常容易蔓延,因此牛场的防疫应当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有效的控制疫病的传播和蔓延。同时要注意提高牛群的机体抗病能力,最大限度的防范传染病的侵害。要防止发生牛传染病需要采取措施,保证牛生活环境的卫生。常用的防疫方法有:隔离、消毒、杀虫灭鼠和粪便处理。
1 隔离
建立必要的隔离设施,把牛群控制在既有利于防疫,又有利于生产管理的范围内饲养是基本的防疫措施之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环境条件,在牛场外围建立起隔离带,防止野生动物、家禽和各种人员随便出入。
隔离带主要包括:隔离网、隔离墙、防疫沟等。牛场的生产区只设立一个供生产人员及车辆出入的大门,一个专供卸牛的装牛台。兽医师、隔离牛舍、装卸牛台等,要设在牛场的下风口,选择较为偏僻的地方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除了必要的隔离设施,隔离制度为防疫的正确有效施行提供了切实的保障。牛场要设立明确的隔离制度,隔离制度主要包括:本场工作人员、车辆出入管理要求;外来车辆、工作人员入场的隔离规定;场内牛群流动、牛出入生产区的要求;场内禁养其它动物及携带动物、动物产品进场的要求;患病牛和新购入牛的隔离要求等。
2 消毒
“消毒百病无”,牛场消毒是保证牛群健康最重要的一步,常见的消毒设施有:生产区大门的大型消毒池、牛舍入口的小型消毒池、人员进入生产区的更衣消毒室、消毒通道、粪污发酵场等;常用的消毒器有:喷雾器、高压清洗机、高压灭菌容器、煮沸消毒器、火焰消毒器等;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生物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主要包括清扫地面、高压水清洗、通风换气、调控光照、高温焚烧等。物理消毒室牛场管理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应当常抓不懈。
生物消毒法是对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水、垃圾及杂草等进行生物发酵,利用热能杀灭病原体。有条件的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处理。固体转化为高效有机肥,液体则用于水产养殖。
化学消毒法是采用化学消毒剂杀灭病原的有效方法。使用化学消毒法时,应考虑病原体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以及所用消毒剂的杀菌谱、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消毒对象、环境温度等。
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氢氧化钠、氧化钙、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生产区的大门是消毒的第一道关口,要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需要经过消毒池,防止将病毒带入生产区。消毒池内事火碱水,浓度为2%,具体做法是:将火碱撒入水池中,均匀搅拌,消毒液要定期更换,每20-3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足够的浓度保证消毒的效果。牛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工作,进入更衣消毒室更换隔离衣、穿上胶鞋接收紫外线照射,然后才可以进入生产区。
围栏牛舍是肉牛生活的环境,栏舍的清洁卫生是防止疫病的基本保证,因此要定期对栏舍和道路消毒,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彻底清扫道路、栏舍内外和饲槽;二、用消毒液喷洒地面和栏杆;三、用2-3%的火碱水将饲槽、地面等处均匀喷湿;四、消毒后要用水冲洗才可以让牛进入牛舍。为肉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要注意保持牛舍干燥、通风。通风不畅的牛舍内应当装有通气扇及时排出潮湿浑浊的气体,保证牛舍的干燥、清新。充足的阳光照射不仅使牛舍温暖、舒适,还能起到杀菌、灭毒的防疫作用。夏季光照过强牛舍外可以搭上防晒网,减轻烈日的灼烧。
全进全出制度是指肉牛整批进栏、整批出栏,是一项规模化肉牛育肥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保证牛群健康,要利用空栏时间对牛舍进行一次全面清扫进行彻底的大消毒。大消毒的程序分为:清扫、高压水冲洗、火焰消毒、熏蒸、通风。转入牛群。
3 杀虫灭鼠
牛场的有害昆虫和老鼠是导致牛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是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规模化肉牛饲养场占地面积大,水源和食物源十分丰富,为老鼠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定期进行捕鼠工作。在牛舍内杀鼠可使用慢效杀鼠剂或机械捕鼠器,及时收集、处理老鼠尸体,防止被牛误食;在牛舍外可以使用快速杀鼠剂,一次投足用量。
4 粪便处理
粪便、污水自身发酵产生的热,不仅可以杀死病原体而且处理后的粪便可以用作肥料,可谓一举两得。发酵时选择一个向阳、干燥的地方,将牛粪与稻草、麦秸、玉米秸等按照1:1.5比例混合,混合物水分控制在40%左右,在地面上挖出纵横交叉的小沟,沟宽深各约15厘米,用树枝或竹板铺底然后竖起玉米秸将混匀的粪便和垫料一层层向上堆砌,堆好后用泥密封,等泥稍干后把玉米秸抽出形成通风口。夏季15-20天后发酵完成;冬季需要时间稍微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