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种制作过程中,在保证灭菌彻底的前提条件下,还要注意灭菌前后各个环节的洁净和规范操作,才能减少污染。
栽培种瓶(袋)要整筐进锅和出锅,筐上加盖防尘帘,随筐出入。整筐运输,尽量减少运输次数,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可能污染。
运输工具要清洁,凡与种瓶(袋)接触的地方都用消毒液消毒。
要格外注意洁净冷却。本来经灭菌的种瓶(袋)已经达到了无菌状态,但若忽视大环境的卫生,本已无菌的种袋有可能再被污染,因此,冷却场所使用前要用水清洗,切忌用扫把清洁,以减少扬尘,然后喷清水沉落空气中的灰尘,有条件时还可以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
种瓶(袋)运到冷却室后不能直接放在有尘土的地面上冷却。冷却场所清洁消毒后要在地面上铺一层灭菌过的麻袋、布垫或用高锰酸钾液浸泡过的塑料薄膜。
种瓶(袋)冷却后要尽快接种,接种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操作人员自身洁净度不良或违反接种操作规范而带来的污染。
培养室使用前要像冷却室一样清洁消毒,菌种培养期间调整好温度和湿度,培养温度以低于所培养菌种的菌丝生长最适温2~3℃最好,大气相对湿度最好不高于75%。
另外,原种的质量也直接影响栽培种污染率的发生,使用"青壮年"菌龄的原种,可较老龄原种的污染率低。因此,自制栽培种的菇农一定要预定原种,以确保原种菌龄,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