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都知道,鸡蛋是不能放进微波炉里进行加热的,因为可能会发生爆炸。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用微波炉加热纯净水,同样可能会“暴”,不过不是爆炸,而是“暴沸”。
从化学科学的角度来说,暴沸现象是指当过热液体遇到固体杂质而导致的剧烈沸腾现象。因此,要理解暴沸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沸腾。汽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蒸发,另一种便是沸腾。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过程,而沸腾是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汽化的过程。要使液体沸腾,除了温度要达到沸点之外,还必须有“汽化核”,或者说“气化中心”。汽化核通常是指水中的杂质微粒或带电颗粒。当液体温度高于沸点时,液体会围绕汽化核发生汽化并产生气泡,液体就此沸腾。如果缺少汽化核,即使水温超过沸点几十度,液体也不会沸腾,我们将这种状态的液体称为过热液体。过热液体是非常不稳定的,一旦遇到任何汽化核,就会触发液体汽化,引起剧烈沸腾。与普通的沸腾不同,这种沸腾常常表现为液体随大量气体喷涌而出,甚至伴随爆裂声,非常危险。这种过热液体剧烈沸腾的状态,就是暴沸。
前面提到,用微波炉加热水可能会发生暴沸。那么,为什么用水壶烧水不会发生暴沸呢?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加热方式不同。用水壶加热,热量从底部向上传递,使水发生对流,气泡不断冒出并运动,一旦水温到达沸点,就可以实现沸腾。而用微波炉加热,不产生对流,但温度却持续升高。水中缺少汽化核,即使达到沸点也难以沸腾,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水就变成了过热水。这时,如果触碰盛水的容器,就会导致其中的水发生汽化,引起暴沸,杀伤力比开水还大。
除了加热方式不同,水壶烧水不容易暴沸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水壶中通常会有一些水垢,这些水垢可以作为汽化核,协助水完成汽化。如果条件有限,只能用微波炉烧水,务必提前在水中加入一根非金属的筷子或勺子,让水能够顺利沸腾,防止暴沸。
在生活中,为了防止暴沸,我们尚且要如此小心,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更需谨慎操作。在实验中,常会采用专门用来防止暴沸的沸石。沸石内部是孔状结构,可以储存大量的空气。在加热时,沸石中的空气纷纷逸出,充当汽化核,液体会围绕汽化核发生汽化,进而沸腾。
由此可知,发生暴沸或者防止暴沸,关键在于汽化核进入液体的时机:提前进入,则保证安全;过后进入,则引发危险。一个小小的改变,却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既是科学的深奥之处,也是科学的神奇和魅力所在。
本文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牟丹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