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饥不择食”,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肚子特别饿的时候进食,会感觉吃到的食物比平时更加香,即使是平时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能吃得津津有味。但“饥不择食”的饮食习惯并不健康,可能会伤害身体。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人体的饥饿感是如何产生的。众所周知,大脑是我们身体反应的中心,人体的进食活动也是由大脑控制的。其实,控制人体食欲的是神经中枢——下丘脑。下丘脑的摄食神经区域会通过接受信息、整合信息、发放食欲信号来调节人体的食欲。当我们正常进食后,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会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以满足人体各项机能的需求。多余的葡萄糖会合成为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过低时,肝糖原会分解成人体所需的糖,为人体补充体力。如果肝糖原不断减少,又没有及时得到能量补充,人体便会发出抗议,通过各神经区域将这一感觉传输到大脑皮层,从而使人体产生饥饿感。
在饥饿时快速进食,可以使人体即时得到满足,但在饥饿时选择食物往往难以注意到饮食健康的问题。特别是当人原本的饮食习惯就不健康时,会导致体内的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会迅速繁殖,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大脑增加对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食物的渴望。
人在饥饿的时候尽量不要吃含糖量较高的甜食,因为糖分虽然可以帮助人体快速恢复体力,但如果空腹时摄入的糖分太高,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被吸收了,人体在短时间内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体内快速升高的糖分会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从而增加眼疾等慢性疾病的患病几率。而且,甜品属于酸性食品,空腹食用容易破坏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机制,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可能还会带来肥胖等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人在饥饿时不要吃过凉的食物或冷饮,空腹喝冷饮对胃粘膜刺激非常大,同时还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引发胃痉挛等症状;也不要吃黑枣、柿子等含有大量鞣酸的食物,鞣酸与胃酸相结合会在胃里结成硬块,引发胃石症,对人体损伤非常大。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李艳芝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