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肥皂竟然是用油做的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肥皂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日用化工品,我们洗手、洗衣服都离不开它。为什么它能够去除污渍呢?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通式为RCOOM(RCOO为脂肪酸根,M为金属离子,肥皂中的脂肪酸根的碳数一般为10-18,金属离子主要是钠离子、钾离子等)。

以硬脂酸钠为例,其化学式为C17H35COONa,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图 硬脂酸钠的结构

从硬脂酸钠的结构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一部分是极性羧基,易溶于水,亲水而疏油,被称为亲水基;另一部分是非极性烃基,不溶于水而溶于油,亲油而疏水,称为疏水基。当硬脂酸钠溶于水时,硬脂酸钠中亲水的羧基部分进入水分子中,而疏水的烃基部分则被排斥于水外,形成了定向排列。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硬脂酸根围住空气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之前不溶于水的分子在肥皂的作用下溶于肥皂泡沫中,从而达到洗涤污渍的效果。

在我国,肥皂出现得非常早,据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记载,将猪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制作成块,称“胰子”。在胰子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将猪胰研磨,增强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渗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卵磷脂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强了洗涤能力,而且能滋润皮肤,所以胰子是当时一种较为优质的洗涤剂。然而,由于获得大量猪胰腺非常困难,所以这种“肥皂”未能广泛普及,只在少数上层贵族中使用。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肥皂所使用的原材料也越来越多。下面,我们在化学实验室中模拟一种工业制肥皂的过程。

第一步:量取20 mL橄榄油于干燥的蒸发皿中,加入12mL,搅拌均匀,再加入9mL3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蒸发皿置于铁架台上,加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混合物逐渐变为淡黄色的糊状。

第二步:在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取一滴混合物于烧杯中,若在液体表面不再形成油滴,则皂化反应基本完成。把盛有混合物的蒸发皿放入冷水中冷却,再加入15 mL高温蒸馏水,再次放在冷水中冷却,然后加入25 mL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盐析(盐析一般是指向溶液中加入无机盐,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向皂化反应完成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可以分离出脂肪酸钠。)充分搅拌。

第三步:用纱布滤出固态物质,倒入已准备的模具中,冷却,干燥。

上述制作而成的橄榄油肥皂软而白,泡沫较少且细致,不干涩。若想改善橄榄油肥皂泡沫少、硬度不够,可以加入一些其它油脂,如:棕榈油、椰子油、猪油、牛脂可增加肥皂硬度,椰子油、棕榈核油可使泡沫增多。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