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月亮是如何“变身”的?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以3683千米/小时的速度绕地球运行,绕地球一周的公转周期为27.3个地球日。我们看到的月球大小变化与月球的公转和相位有着直接关联。

什么是月球的相位?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随着月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人们看到的月球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就是月球相位变化,又叫做月相。月球相对太阳的位置决定了它的相位。

由于月球不能自己发光,所以只有太阳照到它时我们才能看见它。大约在农历每个月的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向旁偏离些许,这时月球位于太阳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这种时候的月亮被称为娥眉月。

大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形成直角分布,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人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大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大约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地球不能完全遮挡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时,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大约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而到了大约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大约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娥眉月,亮面朝东。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再次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相变为朔。

因此,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循环往复,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之后,月球的相位会反转且慢慢还原,又是新一轮的圆缺过程。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