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古代并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轮船,基本上都是靠风航行的帆船。那么,郑和是如何利用帆船穿越太平洋和印度洋,达到亚洲西部和非洲东岸,然后又安全返回的呢?这一切都是季风的功劳。
最强劲的亚洲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海洋和大陆的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随着季节的改变有规律地运行在海洋与大陆之间的风被称为季风。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有季风,而最强劲的是亚洲季风。
亚洲季风是世界上最强劲的季风,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没有陆地大,于是产生了海陆季风。冬天大陆表面变冷,夏季又变热,而海洋表面的温度冬夏季变化都不大。冬季来临的时候,大陆的气温比海洋低,空气会下沉,形成冷高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而寒冷;夏季来临的时候,大陆的气温比海洋高,空气上升,风又从海洋吹向陆地,空气温暖而潮湿。亚洲东部位于欧亚大陆,紧挨着太平洋,这里的海陆季风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强。亚洲南部是印度洋,海陆季风同样很明显。正因如此,亚洲季风才成为世界上最强劲的季风。
第二,亚洲季风除了受到海陆季风的影响,还会受到热带季风的影响。在南北半球有两条信风带,南半球吹的是东南信风,北半球吹的是北信风。在热带地区,信风风向的季节性改变形成的风就是热带季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北半球的信风带会整体向南移动,而到了夏季,阳光直射北半球,信风带又会向北移动。所以,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冬天会受到北信风的控制,主要吹东北风;而夏季受南半球信风的控制,主要吹西南风。由于南亚和东亚南部的海陆季风和热带季风是一致的,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亚洲季风就显得更加强劲了。
第三,位于亚洲南部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它所产生的热力作用影响着周围的地区。冬季的青藏高原气温很低,空气会冷却下沉,使冬季风不断增加;到了夏季,青藏高原的空气又热又温,又使夏季风不断加强。这也给了亚洲季风强大的“助力”。
由此可见,亚洲季风如此强劲,是因为占尽了地理上的优势。
为什么季风和信风不同?著名航海探险家麦哲伦带领船队从南半球驶向太平洋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好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和善”——起初,徐徐的东南风将船队送向西边;后来风速减弱,让船队顺利到达了亚洲的菲律宾群岛。
其实,麦哲伦的船队只是依靠了信风的帮助。
在南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分别存在着东南信风带和东北信风带。这种风的方向很少发生变化,年年都是如此,很讲“信用”,因此被人们称为“信风”,
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直接汇合的地方,常吹东风。假如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北半球,再与东北信风汇合,那么汇合的地方风速会变得很小,几乎是静风,帆船难以航行。
那么,信风和季风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主要有两种区别:
一是它们的形成原因不一样,季风主要是受到海陆季风和热带季风的影响而形成的,信风却与海陆分布没有太大的关系。
二是它们的产生区域不一样,季风主要出现在海岸两侧一定的距离内,在海洋上和内陆地区不明显。信风在陆地、海洋和海陆交界处都有,只是海洋的信风更稳定一些。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冬季,天气预报总是会提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它会从南向北影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甚至雨雪天气。为什么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总是影响中国呢?
原来,影响中国的寒流基本上都来自于北极。由于北极的气温常年都很低,北极上空存在一个明显的极地涡旋,就像巨大的脸盆一样盛满了冷空气。西伯利亚位于中国西北方向的俄罗斯境内,正好处于北极冷空气向南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白天时间短,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较少,夜晚又很长,向太空散失的热量较多,因此常年气温很低,冷空气经过时又得到加强,所以西伯利亚成了每年冬季频繁影响中国的冷空来源之地。
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一路南下,经过之处都会迎来一场大风降温天气。由于西伯利亚离海洋很远,来自那里的冷空气十分干燥,所以在中国西北、内蒙古及北方地区,冷空气往往会伴随着扬沙,甚至会带来沙尘暴,而当冷空气到达中国南方时,强度已经减弱,如果遇到南方的暖湿气流,则会形成雨雪天气。
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古代并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轮船,基本上都是靠风航行的帆船。那么,郑和是如何利用帆船穿越太平洋和印度洋,达到亚洲西部和非洲东岸,然后又安全返回的呢?这一切都是季风的功劳。
最强劲的亚洲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海洋和大陆的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随着季节的改变有规律地运行在海洋与大陆之间的风被称为季风。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有季风,而最强劲的是亚洲季风。
亚洲季风是世界上最强劲的季风,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没有陆地大,于是产生了海陆季风。冬天大陆表面变冷,夏季又变热,而海洋表面的温度冬夏季变化都不大。冬季来临的时候,大陆的气温比海洋低,空气会下沉,形成冷高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而寒冷;夏季来临的时候,大陆的气温比海洋高,空气上升,风又从海洋吹向陆地,空气温暖而潮湿。亚洲东部位于欧亚大陆,紧挨着太平洋,这里的海陆季风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强。亚洲南部是印度洋,海陆季风同样很明显。正因如此,亚洲季风才成为世界上最强劲的季风。
第二,亚洲季风除了受到海陆季风的影响,还会受到热带季风的影响。在南北半球有两条信风带,南半球吹的是东南信风,北半球吹的是北信风。在热带地区,信风风向的季节性改变形成的风就是热带季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北半球的信风带会整体向南移动,而到了夏季,阳光直射北半球,信风带又会向北移动。所以,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冬天会受到北信风的控制,主要吹东北风;而夏季受南半球信风的控制,主要吹西南风。由于南亚和东亚南部的海陆季风和热带季风是一致的,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亚洲季风就显得更加强劲了。
第三,位于亚洲南部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它所产生的热力作用影响着周围的地区。冬季的青藏高原气温很低,空气会冷却下沉,使冬季风不断增加;到了夏季,青藏高原的空气又热又温,又使夏季风不断加强。这也给了亚洲季风强大的“助力”。
由此可见,亚洲季风如此强劲,是因为占尽了地理上的优势。
为什么季风和信风不同?著名航海探险家麦哲伦带领船队从南半球驶向太平洋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好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和善”——起初,徐徐的东南风将船队送向西边;后来风速减弱,让船队顺利到达了亚洲的菲律宾群岛。
其实,麦哲伦的船队只是依靠了信风的帮助。
在南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分别存在着东南信风带和东北信风带。这种风的方向很少发生变化,年年都是如此,很讲“信用”,因此被人们称为“信风”,
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直接汇合的地方,常吹东风。假如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北半球,再与东北信风汇合,那么汇合的地方风速会变得很小,几乎是静风,帆船难以航行。
那么,信风和季风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主要有两种区别:
一是它们的形成原因不一样,季风主要是受到海陆季风和热带季风的影响而形成的,信风却与海陆分布没有太大的关系。
二是它们的产生区域不一样,季风主要出现在海岸两侧一定的距离内,在海洋上和内陆地区不明显。信风在陆地、海洋和海陆交界处都有,只是海洋的信风更稳定一些。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冬季,天气预报总是会提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它会从南向北影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甚至雨雪天气。为什么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总是影响中国呢?
原来,影响中国的寒流基本上都来自于北极。由于北极的气温常年都很低,北极上空存在一个明显的极地涡旋,就像巨大的脸盆一样盛满了冷空气。西伯利亚位于中国西北方向的俄罗斯境内,正好处于北极冷空气向南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白天时间短,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较少,夜晚又很长,向太空散失的热量较多,因此常年气温很低,冷空气经过时又得到加强,所以西伯利亚成了每年冬季频繁影响中国的冷空来源之地。
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一路南下,经过之处都会迎来一场大风降温天气。由于西伯利亚离海洋很远,来自那里的冷空气十分干燥,所以在中国西北、内蒙古及北方地区,冷空气往往会伴随着扬沙,甚至会带来沙尘暴,而当冷空气到达中国南方时,强度已经减弱,如果遇到南方的暖湿气流,则会形成雨雪天气。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