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巢类型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巢类型是指鸟类为了栖息和哺育幼鸟,用干草、干树枝、或泥巴搭建的巢,形成了多种类型。有许多鸟巢筑在十分隐蔽的地方,还加以伪装。鸟巢是鸟类在繁殖期间所建造的用于藏卵和雏鸟的结构,可使产下的卵聚集一起,促进孵化;也可以保温以及保护亲鸟及雏、卵等不受天敌的伤害。鸟类可广泛地在地面、树洞、岩缝、水草、茎间、树杈上以及人类建筑物的窟窿里筑巢。1

简介鸟类在繁殖期间所建造的用于藏卵和雏鸟的结构,可使产下的卵聚集一起,促进孵化;也可以保温以及保护亲鸟及雏、卵等不受天敌的伤害。

低等类群筑巢简陋,有的仅在地表挖一浅坑,不加任何巢材,如企鹅、鸵鸟、金眶鴴、白额燕鸥等。有的只在土坑内敷少数干草茎,如黄脚三趾鹑、灰头麦鸡、毛腿沙鸡。雉鸡、鹤、和雁的地面巢比较复杂,它们利用草、叶、绒羽等柔软物质,有的还能编织成盘状巢。这些鸟类每窝产卵较多,卵的颜色有时与环境十分相似,雏鸟大多早成,出壳后很快就独立活动。

一些水禽,如鸊鷉、秧鸡、董鸡和骨顶鸡,常弯折水面上的芦苇、蒲草等编织成盘状浮巢。

一些猛禽和攀禽在树洞或岩缝中筑巢,如猫头鹰和啄木鸟等,它们的卵多为纯白色,雏鸟晚成性,孵卵期一般较长。

主要类型树洞巢营树洞巢的中国特产鸟种——中华秋沙鸭

每年4月中旬,中华秋沙鸭到达繁殖地后,就开始寻找天然树洞筑巢。这些树洞巢洞口一般距地面超过10米,洞内直径27厘米左右,洞口约为20厘米×9厘米。由于孵化出的“鸟宝宝”要在一两天之内“跳巢”,躲进水中。因此,鸟爸鸟妈们营的巢多紧邻河边。它们在巢内垫以木屑,上面覆盖着绒羽,并混有少量羽毛和青草叶。为了护孩子的周全,鸟爸爸还常设伪巢。

鸳鸯——偏爱水边老树洞

可能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鸭子都只会在水中游,可事实上,它们有些是会上树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艳丽鸭子—鸳鸯。鸳鸯不但会上树,还会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洞里,这恐怕让很多人出乎意料。过了交配期,鸳鸯“夫妻”就开始物色营巢地点了,它们通常选择紧靠水边、容易产生扭节的杨树等老龄树的主干树洞筑巢。这些“临时小屋”的洞口大小约为8厘米×9厘米,洞深64厘米左右。巢内除树木本身的木屑外,鸳鸯妈妈还会从自己身上拔下细密的绒羽。可惜的是,在鸳鸯的繁殖地,由于树木被人类大肆地砍伐,有树洞的老树如今已经很少了,当它们每年从越冬地飞回北方,常常发现飞了很长的路,却无法找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浮巢说完了树洞巢、泥洞巢,我们也来看看这些“能工巧匠们”营在水上的巢穴。浮巢,顾名思义,就是漂浮的巢。它的主人——小䴙䴘(音同:小PT)是一种像鸭子的水鸟,以水生昆虫和小鱼小虾为食物。和大多数野鸭把巢建在芦苇丛中或者湖岸边不同,它们把巢就筑在了水面上。这个策略似乎比鸭子来得更为聪明。你看,漂浮在水面上的巢可以修在水中央,这样陆地上的天敌就无法接近了。而且,浮巢可以随着水位的波动而上升下降,也不会因为水位的变化而导致巢被水淹没。

当然,这种浮巢的修筑难度貌似会相对大一些,但这肯定难不倒小䴙䴘!它们先在水面依托浮游植物或者挺水植物确定“自己家的地址”。都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可见地基的重要性。可小䴙䴘们营巢却反其道而行之,要的就是没地基,也真是把逆向思维发挥到极致了。相信如果小䴙䴘会说话,它一定会非常骄傲自己“随波逐流”的本领。爱修浮巢的丈高楼从地起,可见地 的 要性。可小䴙䴘们营巢却反其道而行之,要的就是没地基,也真是把逆向思维发挥到极致了。相信如果小䴙䴘会说话,它它一定会非常常骄傲傲自己自 “随随波逐逐流”流 的本领。

岩壁巢蜂虎:泥壁上的“凿洞高手”

要找树洞还得靠大树,局限真是太多了。既然现成的窝难找,那么何不自己挖洞?蜂虎就是自食其力挖洞的典范。

石头当然是凿不出洞来的,但是泥巴应该没有问题。所以蜂虎们到了繁殖季节,常常会结群在光秃秃的泥壁上,用弯长的嘴凿出一个个土洞。但是软硬适中、适合挖凿的泥墙也不是那么容易找的,因此蜂虎的繁殖地一般也相对集中。比如栗喉蜂虎喜欢集群营巢,先迁入营巢地的栗喉蜂虎选择占据营巢断崖坡面的中央位置。挖掘新巢洞要花费蜂虎亲鸟12~20天时间。不过,大部分蜂虎的泥洞巢并不是单靠亲鸟夫妇完成的,会有许多鸟来协助营巢,种群越大,帮助比例越高,挖掘速度可大幅提高。栗喉蜂虎的巢洞均为隧道型直洞,走向与营巢断崖坡面垂直,巢洞末端为椭圆形巢室,巢洞内外温差较大,但巢室内温度稳定。

不得不说,蜂虎是名副其实的“打洞高手”,它们以蜜蜂、蝴蝶、蜻蜓为食,一旦“安家落户”于某地,其他蜂虎也会“闻讯而至”,这时候,巢区周围的飞行昆虫可真是倒了大霉。

家燕的“碗巢”与金腰燕的“葫芦巢”

家燕和金腰燕都是伴人居住的鸟类,它们常把巢修筑在人们的屋檐下。很多时候,我们走在乡间,总是能看到村舍房檐下的燕子巢。但是在白天,如果不是育雏期,它们大多都在外活动,我们如何才能分辨是哪种燕子在这里筑巢呢?

其实很简单,家燕与金腰燕的巢虽然都是衔泥而作,可形状却是大相径庭。家燕的巢像从中间切破的半个碗一样,开口朝上,而且比碗底更阔,小鸟卧伏其中,当有亲鸟回巢时,会纷纷抬起头来乞食。而金腰燕的巢却像半个从中间纵向切开的葫芦卧倒的形状,巢的开口在侧面,且比内部小,当亲鸟回巢时,小鸟纷纷从侧面的小出口挤出头来乞食。知道这个,即使你看不到它们的影子,也能根据泥巢的形状判断是哪种燕子在光顾这个幸运的人家了。1

材料来源大多数树栖鸟类在树杈间以枝条、草茎以及毛、羽等编成鸟巢,低等类群(如鸽)的巢最简陋,仅为少数枝条拼搭而成的浅盘;鹭、隼以及一些大型燕雀鸟类(如乌鸦)的巢以粗枝为主,混以泥土加固,内衬细枝、草茎、羽、毛等柔软物质,构成盆状巢。雏鸟均为晚成性。

高等的燕雀鸟类善于编织精致的鸟巢,它们主要以细草茎、植物纤维等编成皿状、球状或长颈瓶状巢,有的用蜘蛛丝等将苔藓、兽毛等柔软物质缠绕加固,编成富有弹性的毡状巢。燕雀鸟类由于营巢巧妙而隐蔽,后代成活率高,每窝卵数较少,雏鸟晚成性。在鸟类进化的历史中,燕雀鸟类向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适应辐射,形成多种生活方式和筑巢方式,可广泛地在地面、树洞、岩缝、水草、茎间、树杈上以及人类建筑物的窟窿里筑巢。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吴俊文 - 博士 -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