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猪囊虫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们俗称患囊虫病猪的肉为米猪肉。

简介猪囊虫病(Cysticercosis in Pigs)是由有钩绦虫(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虫(猪囊尾蚴)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组织,有时也寄生于猪的实质器官和脑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幼虫也能寄生在人的肌肉组织和脑中,从而引起严重的疾病。

病原猪囊虫的成虫体长2~7mm,头节呈圆球形,上有4个吸盘和1个顶突,顶突周围有两排小钩,共计25~51个。颈节短而窄,后接未成熟节片,最后依序为正方形的成熟节片和长形的孕卵节片。从粪便中排出的孕卵节片常常是几个节片连在一起的,孕卵节片内的子宫有7~12对侧支。

幼虫称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或猪囊虫,呈白色半透明的小囊泡,长6~10mm,宽约5mm,囊内含有囊液,囊壁上有一乳白色的小结,其中嵌藏着一个头节。囊虫包埋在肌纤维间,外观似散在的豆粒或米粒,故群众常称有囊虫的猪肉为“豆肉”或“米肉”。

有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其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到外界,猪吞食了孕卵节片或节片破裂后散落出的虫卵而遭感染。虫卵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卵壳破碎,六钩蚴外出,钻入肠壁,随血液被带到周身各部,而以咬肌、心肌、膈肌、舌肌、前肢上部肌肉、股部和颈部肌肉中,约经2个月发育为囊虫。当人吃了未煮熟的带有囊虫的猪肉时,即遭感染。此时囊虫翻出头节,吸着在人的小肠黏膜上,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在人体内可寄生数年或十年之久,并不断地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成为猪囊虫的感染来源。

人的感染主要是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吃人了虫卵,或因患者肠逆蠕动(呕吐)时,而使孕卵节片返入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六钩蚴逸出,进入血液循环,再到各组织器官发育为囊虫。当囊虫寄生在人的脑、眼等部位时,常对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流行病学猪囊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的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虽有26个省、市、自治区报道过本病,但主要发生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及云南、广西与西藏的部分地区;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已极少发生;东北地区感染率仍较高。由于国家加强了肉食品的安全检查和人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本病的发生率已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猪囊虫病主要是猪与人之间循环感染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有钩绦虫病的感染源为猪囊虫,猪囊虫病的感染源是人体内寄生的有钩绦虫排出的孕卵节片和虫卵。感染猪有钩绦虫的患者每天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和虫卵,且可持续排出数年甚至20余年,这样,猪就长期处于感染的威胁之中。

猪囊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本病发生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往往是人无厕所猪无圈,甚至还有连茅圈(厕所与猪圈相连)的现象,猪接触人粪的机会增多,造成流行。此外,有些地区有吃生猪肉的习惯,或烹调时间过短,蒸煮时间不够等,也能造成人感染猪有钩绦虫。

临床症状1、患猪多呈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般症状,常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被毛长而粗乱,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且呈现轻度水肿。

2、患猪腮部肌肉发达,前膀宽,胸部肌肉发达,而后躯相应的较狭窄,即呈现雄狮状,前后观察患猪表现明显的不对称。

3、患猪睡觉时,外观其咬肌和肩胛肌皮肤常表现有节奏性的颤动,患猪熟睡后常打呼噜,且以深夜或清晨表现得最为明显。

4、外观患猪的舌底、舌的边缘和舌的系带部有突出的白色囊泡,手摸猪的舌底和舌的系带部可感觉到游离性的米粒大小的硬结。

5、患猪眼球外凸、饱满,用手指挤压猪的眼眶窝皮肤可感觉到眼结膜深处有似米粒大小的游离的硬结;翻开猪的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并有分布不均的米粒状白色透明的隆起物。

生前辨认猪囊虫病,应根据猪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屠宰后在猪的肌肉(如咬肌、舌肌、膈肌、肋间肌、心肌以及颈、肩、腹部肌肉)中观察到白色半透明,如黄豆大小的透明状囊泡,囊泡中有小米粒大小的白点,即可确诊,切不可以片面观察猪的其中一点或几点临床症状而确诊,避免误诊。

诊断鉴别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可以检查眼睑和舌部,查看有无因猪囊虫引起的豆状肿胀。触摸到舌根和舌的腹面有稍硬的豆状疙瘩时,可作为生前诊断的依据。

宰后检验咬肌、腰肌等骨骼肌及心肌,检查是否有乳白色的、米粒样的椭圆形或圆形的猪囊虫。钙化后的囊虫,包囊中呈现有大小不一的黄色颗粒。现行的肉眼检查法,其检出率仅有50%~60%,轻度感染时常发生漏检。

人脑囊虫病的诊断,除根据患者的临诊症状外,可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皮内反应试验等免疫诊断法进行确诊。近年来上述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也已被应用于猪囊虫病的诊断上。

防治措施无害化处理。猪肉要加强卫生检疫检验, 严格按照检疫规程操作, 不允许患有囊虫病的猪肉进入流通、销售环节, 且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这些猪肉采取无害化处理, 如高温、冷冻以及盐腌等。采取高温处理时, 规定肉块重量必须控制在2kg以下, 厚度小于8cm, 一般采取高压蒸汽法, 要求在1.5个大气压下持续处理1h, 直到切面变成灰白色, 且流出无色肉汁时即可;采取冷冻处理, 要确保深层肌肉的温度也达到-12℃, 且至少持续处理4天;采取盐腌处理时, 规定必须处理20天以上, 食盐用量应达到肉重的12%以上, 处理后猪肉中的含盐量必须达到5.5%~7.5%。

药物治疗。在猪群防疫中, 要进行该病的普查, 对于阳性猪要及时使用药物治疗。病猪可按体重使用60mg/kg氯苯咪唑, 添加在饲料中混饲, 一般在清晨空腹时投药, 每天1次, 连续使用4次。也可按体重使用60~65 mg/kg丙硫苯咪唑, 添加适量的豆油或者橄榄油配制成6%的悬液, 然后进行肌肉注射, 或者按体重直接口服20 mg/kg, 每间隔1天1次, 连续使用3次。也可按体重口服50mg/kg吡喹酮, 每天1次, 连续使用3天, 或者添加适量的液体石蜡配制成浓度为20%的悬液进行肌肉注射。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吡喹酮后会导致囊虫发生膨胀, 因此症状严重的病猪要减少用量, 并采取分次给药, 防止发生死亡, 尤其是体弱猪及妊娠母猪更要慎重使用。也可在饲料中添加3g灭绦灵 (氯硝柳胺) , 在早晨空腹时混饲1次, 经过2h再口服20~30g硫酸镁, 对于驱出的虫体必须进行深埋, 避免虫卵对大面积环境造成污染而导致人猪感染。对于该病的高发地区, 可在猪育肥前期按治疗剂量投服丙硫咪唑, 用于驱除消化道线虫以及其他虫体, 既能够加快增重, 还能够预防感染囊虫或者将其杀死。

加强饲养管理。养猪要从传统的饲养方式尽快变成科学化饲养, 同时积极推广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在猪采取圈养时, 要尽可能将人类厕所建在远离猪圈的地方, 且饲喂合理搭配的饲料, 尽可能饲喂全价饲料, 促使饲养周期缩短。猪场内的尿液和粪便要经常进行清理, 且运到固定地点进行堆积发酵, 之后才能够将其作为基肥在田间施用。养殖场周围不允许犬科、猫科动物进入, 并定期进行驱虫。另外, 猪场要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 确保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加强宣传教育猪囊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增加人们对该病传染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方式的了解。

宰前检疫一般来说, 猪感染囊虫病后在生前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从而导致较难进行生前诊断, 但只要在日常加强对猪群的仔细观察, 依然能够通过对其临床反应进行综合分析来辨别是否患病。

体征变化。轻度感染时, 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或者寄生较多囊虫时, 会导致肩胛部明显增厚、增宽, 臀部和肩胛部肌肉隆起、突出, 类似于葫芦状。

临床症状。病猪被毛粗乱、失去光泽, 眼睛变红, 拒绝走动, 经常卧地, 睡觉时会发出明显的鼾声。部分病猪会发出嘶哑叫声, 呼吸加速, 且伴有短促的咳嗽声, 心跳加快。一般来说, 根据虫体寄生部位不同, 病猪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如在脑部寄生时会出现痉挛、癫痫;在咽喉肌肉寄生时会发出嘶哑叫声, 呼吸加速, 且经常咳嗽;在四肢肌肉寄生时会出现跛行;在舌和咬肌寄生时往往会导致舌肌麻痹, 影响咀嚼等。

活体检查。通常较难进行虫体活体诊断, 主要是对猪的眼睑和舌部进行检查, 看是否存在感染囊虫而形成的豆状肿胀, 并用手在眼睑和舌部触摸, 如果眼睑存在米粒状隆起, 且舌部存在较硬的豆状结节, 即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实验室诊断间接凝集试验。该方法是指利用某些不会影响免疫反应的均一小颗粒, 将可溶性抗原 (或者抗体) 吸附到其表面, 与相关抗体 (或者抗原) 发生反应时, 就会在存在电解质的适宜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 包括间接血凝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卡红凝集试验以及碳凝集反应等。

酶免疫技术。该方法是最可靠的检测猪囊虫的一种技术, 且早期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已经在诊断猪囊虫病时广泛使用, 且在此基础上又建立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1

宰后检疫现场剖检。病猪胴体的肉色通常比较暗淡, 在瘦肉、肥肉以及五脏器官上都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米粒状囊包。剖检时, 重点是对猪胴体的咬肌、膈肌和深腰肌等处进行切割检查, 通常切割厚度适宜控制在1cm, 每间隔1cm切一刀, 4~5刀之后对切面进行仔细观察, 如果发现肌肉上存在水泡状物, 呈石榴籽大小, 就能够确诊为囊包虫。对内脏进行剖检, 发现肾脏和输尿管周围的结缔组织明显增生, 并存在较多乳白色的黄豆大小的包囊, 呈圆形或者椭圆形, 且囊内含有大量无色的透明液体, 且囊壁内层连接有一个白色球形的悬垂状头节, 也能够判断为囊虫。

虫体微观检查。通过镜检发现虫体呈椭圆形或者圆形, 囊体大小不同, 有些只有米粒大, 有些达到豆粒大, 均为半透明状的乳白色, 但发生钙化就会导致虫体变成黄白色或者黄色, 里面含有大量透明无色液体, 囊壁上存在一个乳白色、米粒状、圆形头节。取头节进行压片镜检, 能够看到1个顶突和4个圆形吸盘, 顶突上存在几十个角质小钩, 呈圆环形排列, 直径在5~8mm左右。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