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油莎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油莎草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别名有:油莎豆、糖根果、地下板栗,块茎含油27%左右,油浅茶色,味香可吃,食品工业通常用制奶油、糖果、杏仁水,油粕可酿酒或作精饲料,茎叶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糖分,是家畜的优良饲料。可作油料和优良牧草用,也可作润滑油和制皂,是一种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

油莎草原产于地中海地区,1952年中国从苏联引进,现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

简介油莎草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有:油渣子、油莎豆、糖根果、地下板栗。油莎草块茎含油27%左右。成熟的时候, 从地下拔出直接可吃, 味道香如花生。

中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油莎草。

油莎草是一种产量很高的油料作物, 含油量27%左右。一般亩产600多公斤, 可产油150~200公斤, 相当于2~3亩油菜籽和2亩左右花生的产油量。油莎草除榨油外, 也可加工成食品出售, 可生食、炒食、油炸, 味道香甜。叶可作饲料, 或作为造纸、编织的原料。

油莎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亚油酸, 其中含蛋白质8~10%, 亚麻油酸含量占20%左右, 亚油酸含量占29%, 总油酸高达90%以上。油色清澈微红, 无沉淀, 浓香无异味, 0℃以下不冻, 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 具有降低人体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油莎草是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既是很好的油料作物, 又是家畜的优良饲料, 可作为优良牧草发展种植。此外还可用作润滑油和制皂, 发展油莎草种植对于有效补充国内食用油资源, 缓解我国食用油供求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形态特征油莎草株高约100厘米。秆直立, 粗壮, 高可达1米。茎圆筒形, 块茎长1.5~2厘米, 油莎草宽1厘米, 有节, 节间干后有皱纹, 表皮黄褐色, 由叶片包裹而成。叶互生于基部, 线形, 表面光滑柔软, 叶鞘淡褐色, 宽4~6毫米。少数植株开花, 苞片长于花序;花长于主茎顶端, 黄白色;多为出聚伞花序, 穗状花序圆柱形或稍扁平;小穗多数, 长8~30厘米, 水平叉开, 每穗具8~30朵花;花两性, 鳞片卵形, 黄褐色。小坚果矩圆形, 长1.2~2毫米, 宽为长度的一般, 灰褐色。

生长环境阳性植物,喜光。耐旱、耐涝、耐温、耐瘠、耐盐碱,适宜于在河滩、荒地、荒山、荒坡种植,适应性广。喜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要求年均气温20℃以上,年降水量不少于600~650毫米,高温多雨的夏季生长尤旺。

分布范围油莎草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1952年从苏联引进,现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黑龙江, 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均有引种。1

栽培技术油莎草地下长圆形的根状茎生育期130天左右,可用直接播种、育苗移栽、分株移栽等方式栽培。播种既可春播也可夏播,当气温达到15℃以上时,从4月上旬到7月中下旬都可播种。春播的8月中下旬、夏播的11月上中旬收获。

整地整地要求再播种前20天进行,做到深耕25cm,严整、疏松、细碎、湿润、规格做垄,行株距50cmX15cm,畦高15-20cm,畦宽150cm。

种子处理油莎草种子要用上年收获的饱满无霉变、无虫伤鼠咬的新种子。春播前先晒1~2天,再贮藏3~5天后,用初始温度45℃左右温水浸泡1~2天,进行催芽播种,夏播则不必催芽。

播种穴播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穴深5厘米,每亩开穴0.7~1万个,每穴放2~3粒种子,最好用炉渣或土杂肥覆盖,在花岗岩及砂页岩发育的沙壤土播种不需要盖炉渣。

管理油莎草幼苗出土长到5~20厘米时,要进行中耕除草,追肥1~2次,选择阴天或傍晚,每次用稀人畜粪尿、尿素或复合肥15~20公斤对水300~500公斤泼施,或大雨来临前撒施。中耕要浅,苗高50厘米封行后不再中耕松土,以防伤根减产。生长中后期(收获前40~60天)可喷施多效唑或膨大素1~2次,对提高产量大有好处。

油莎豆系由野生驯化而变为家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顽强的生命力,基本上不发生病虫害,不用喷施农药。

采收油莎草成熟时,地上草叶变黄,地下块状茎变硬,用牙咬时响脆,断裂面平整,有油脂光泽。夏播较晚时,应在霜冻来临前、地上部未枯萎时抓紧收获。若收获过晚,一是地上草枯萎后无法拔蔸,增加收获难度;二是霜冻后其他农作物都已归仓,油莎草的块状茎在土中散发油香,会引来老鼠偷食,造成严重减产。油莎草收获时,可将地上草留茬0.2米,如果土质疏松时,可连蔸拔起(蔸下有果70%左右),或用钉耙挖起。将块状茎朝天晒一两天后,用手摘下筛净、晒干贮藏。如用于榨油和食品加工,应将块状茎洗净,去除杂质。2

主要价值经济油莎草含淀粉约25%~30%,糖分约12%~20%,并含少量蛋白质和维生素A,磨成粉后可制饼干、糖果等。

过油的饼粕可加工成糕点,制酱油和醋,也可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和酿酒。榨过油的饼粕经分解发酵等流程,100千克饼粕可提取优质淀粉30千克,熬糖30~34千克,还可酿造40~50度白酒14~16千克,余下的粉渣还是很好的精饲料。

油莎草是一种产量很高的油料作物,含油量27%左右。一般亩产600多公斤,可产油150至200公斤,相当于2至3亩油菜籽和2亩左右花生的产油量。

油莎草除榨油外,也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叶可作饲料,或作为造纸、编织的原料。

食用油莎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亚油酸,其中蛋白质8-10%,亚麻油酸20%左右,亚油酸29%,总油酸高达90%以上。其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合理,品质优于菜籽油,堪比橄榄油,营养价值极高。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具有降低人体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而且可用于高温油炸食品,是反式脂肪(人选氢化油)的优质替代品,应用在食品上,将还人民大众一个健康身体。发展油莎草对于有效补充国内食用油资源,缓解我国食用油供求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药用通过对油莎草全株活性成分初步定性分析,检测结果证明油莎草全株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检测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和强心苷只在茎叶中检出,而黄酮类有效成分对治疗冠心病、老年性痴呆、脑血栓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强心苷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等心脏疾病。

食品加工前期处理工序及要点:

1、除杂——是指挖掘油莎草时应将泥土、石块、玻璃、铁钉、陈种空壳、病虫鼠害破损果等一切影响加工的东西清除掉。

2、清洗——是将油莎草表面附着的泥土、须根冲洗掉。

3、分级——可用网目不同的筛子将油莎草按其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等级,以便于产品加工和出售,增加商品价值。细小不规则的剔除后,可用于榨油。

4、脱皮——油莎草表皮淡褐色,有节和鳞片,鲜食时食后口感不适就是表皮的缘故。加工风味小食品时应尽量想办法减少表皮的不适感。

具体办法:

(1)少量加工时可用手工去皮,把油莎草放入容器后加适量的水用手搓去表皮渣屑;

(2)大量加工必须借助机械滚筒设备,利用油莎草在滚动中相互摩擦去掉表皮。

5、清洗——脱皮后的油莎草用清水冲洗表皮渣屑,待干净后即可进入加工阶段。

常见食法有:水煮油莎豆、多味油莎豆、盐油莎豆、怪味油莎豆。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评论
辽宁好医生
庶吉士级
本人居住在辽宁省锦州市的凌海市农村,如果适合种植油沙草的话,本人愿意第一个吃螃蟹:试种油沙草。
2022-11-30
辽宁好医生
庶吉士级
不知道辽西锦州地区是否可以推广种植啊?
2022-11-30
辽宁好医生
庶吉士级
这篇文章写的非常漂亮,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内容简单扼要,明明白白,令人一看就懂,记忆深刻哦!请问魏教授:到哪里能够买到种子呢?看来可以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光明之路啊!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