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营养性衰竭症最突出的症状是渐进性消瘦。牛只全身骨架显露、弓背,被毛粗乱无光,皮肢枯干多屑,弹性降低等等症状。
疾病简介牛营养性衰竭症一般多发于冬而危于春。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江南地区长期阴雨,牛的放牧时间少,舍饲时间过长,导致今春发病较多且范围较大,患畜丧失其经济价值,严重影响农民春耕役用。
疾病病因牛营养性衰竭症与机体某器官急性衰竭如心衰、肾衰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机体营养供给与消耗之间出现负平衡,导致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的加速分解及严重耗损,最终出现一系列营养不良直至衰竭的症候群。察其原因主要有三:
1、由于自然干旱,季节性牧草枯荣,饲草品质不良,牛秋膘未能抓上来,尤其是冬春长期的雨雪天气,放牧时间不充分,加之某些农户冬季饲养管理不善,补料不及时,营养水平下降,是发生牛营养不良和衰竭症的主要原因。
2、营养不良兼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锥虫病、焦虫病、肝片吸虫病等,因失治或治疗不合理,都会诱使或加剧营养性衰竭。
3、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春耕农忙时耕作过度,风吹雨淋,使畜体能量消耗增加,都会导致衰竭的发生或死亡。
发病机制在营养供给不足而体质消耗过大状态下,患畜随即出现生理饥饿。于是机体不得不动员体内贮备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糖元开始自体分解。随着营养不良状态的发展,胃肠的消化机能逐渐减退,能摄取到的一些有限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同时肝脏解毒机能亦随之降低,导致肝脏营养不良。特别是肌蛋白质的自体分解,造成肝脏和肌肉中氮、磷化合物严重耗损,葡萄糖磷酸激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下降,由此而产生营养性衰竭的一系列临床反应,如渐进性消瘦、体温降低、胃肠道驰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临床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渐进性消瘦。牛只全身骨架显露、弓背,被毛粗乱无光,皮肢枯干多屑,弹性降低,全身重要的骨胳肌萎缩,肌健紧张度下降,精神沉郁,运动无力,极易疲劳,有时体温偏低,末梢器官发冷,通常能保持一定的食欲。伴随病程发展,初春季节如遇长时间雨雪天气,患畜极难抗御寒冷侵袭,会导致卧栏不起,这样身体突出部位可产生褥疮或破损,死前极度衰竭,食欲废绝,体温下降,胃肠弛缓,便秘或下痢,甚至直肠脱出。病程通常在1个月左右。1
病理变化剖检变化为肌肉和实质器官萎缩,粘膜腹膜水肿、胶样浸润。瘤胃、盲肠容积缩小,肝脏肿大星脂肪变性。心肌梗死和菲薄,严重者出现如煮肉状条纹,冠状沟脂肪消失。组织学检查可见肝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出血等。2
诊断主要依据为极度消瘦,且有久卧不起、体温下降、各器官功能低下等特征性症状,不难做出诊断。必须注意对原发病因进行诊断,如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产科病、胃肠疾病。2
治疗(1)治疗原则应以补给奶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为基础,在加强饲养改善管理的前提下应以营养疔法、替代疗法并结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2)利用性衰蝎症,首先停止过度的挤奶,并给以充足的营养物质,很快就可以恢复。
(3)继发性衰竭症,首先针对原发病进行病原疗法,再配合营养疗法和药物疗法也可以恢复。
(4)营养性衰竭症,以营养疗法为主,辅助适当的药物和护理。首先将病牛放在沙床或较松软的土地上,防止外伤,引起褥疮。给病牛饮用可溶性复方维生素葡萄糖粉,1kg水加入6g。长期饮用。轻度衰竭症的治疗在消除致病原因的基础上,给予富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饲料,改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经补糖、补钙和强心后,体况大多得以改善,多可恢复。
(5)中度衰竭症将病牛饲养在温度适宜.卫生良好的牛舍内,让其充分休息,并给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青绿饲料、发芽饲料、多汁饲料,如优质牧草或青草、发芽燕麦或其他谷物、胡萝卜等,同时必须供给足够的蛋白质饲料。药物治疗首先用0.9%氧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加适量的维生素C。纠正水与电解质的不平衡。随后用25%葡萄糖和能量合剂进行静脉滴注。适当应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合筋骨宁注射液肌肉注射。中药选用补中益气散制剂。为预防感染,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的广谱抗菌素。重度衰竭症的治疗则须应用我食饵疗法和药物疗法并给予周密的护理。2
预防加强营养管理,喂给足量的营养丰富的草料,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及其氨基酸成分应能满足需要,饲料中必须含有足够的能量,饲料中必须含有足够的维生素,提供全价配合日粮,及时补给牛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如硒、铜、锌、钴、锰、镁等),,做好安全越冬工作,定期驱虫与及时治疗原发病是预防衰竭症的关键。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