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旧热带界动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旧热带界又称热带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北回归线以南的阿拉伯群岛、马达加斯加及附近岛屿。大部分为沙漠、草地和热带草原,气候较稳定,以适应干湿交替气候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具有丰富的特有种类。鱼类中的非洲肺鱼、多鳍鱼,两栖类的爪蟾,爬行类多的避役(变色龙),鸟类中的非洲鸵鸟、鼠鸟等均是本界的特产。哺乳类中蹄兔目、管齿目为特有目,金毛鼹科、马岛猬科、鳞尾松鼠科、跳兔科、滨鼠科、河马科、长颈鹿科等为特有科,以及黑猩猩、大猩猩、狒狒、非洲象、非洲犀牛、斑马则为特有种。大型哺乳动物远比他任何地区更加丰富,特别是有大量的热带稀树草原有蹄动物群。1

分布范围萨王纳(Svanna)为非洲当地语言的音译。通常也意译为“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热带草原气候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为终年炎热,降水分配不均匀,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由此形成的植被特点是:以草本植物为主,雨季草类生长旺盛,旱季则枯萎;群落中生有一定的乔木,但由于旱季水分不足,树木分布稀疏,树木之间的距离通常是其高度的5~10倍;且均为适应干旱气候的树种-常有储水构造,耐旱、耐火烧(典型的如金合欢、波巴布树亦称猴面包树、纺锤树、瓶子树等)。热带草原的动物特点为大型、善奔跑的物种占优势,如斑马、角马、长颈鹿等食草动物(大象体型更大,但因无天敌而不善奔跑),狮子、猎豹等食肉动物。

马达加斯加界: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为仅次于格陵兰、新几内亚(也称伊里安)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岛,面积为62.7万平方公里。马达加斯加界包括马达加斯加岛和一群小岛屿。马达加斯加的动物区系是典型的古岛动物区系,并且反映着古非洲动物区系的特点。区系的动物种类比较贫乏,但富于特有类群,最突出的是马岛刺猬科、狐猴科和指猴科等特有科。马岛猬科包括现代食虫目中最原始的种类;狐猴科等低级灵长类在本界哺乳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食肉类中有原始特有的灵猫——马岛灵猫。翼手类中以食果的狐蝠科种类繁多。爬行类和两栖类都很少,缺乏毒蛇和普通的蛙,但避役类却十分丰富。马达加斯加岛的地理位置与非洲很接近,但是动物区系却和非洲差异显著,这不仅表现在本界拥有许多特有类群,而且也表现在缺乏非洲大陆上广泛分布的哺乳动物,特别是有蹄类、食肉类、猿猴类和长鼻类。这是由于马达加斯加岛在第三纪中期就和非洲大陆脱离了联系,因此,本界的区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古非洲动物区系的特点。非洲大陆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种类由于地理隔离而未侵入马达加斯加岛,马岛的动物则是在孤岛的隔离状态下独立发展,而形成具有古岛动物区系的特征。正如澳洲是有袋类的适应辐射中心,南美洲是阔鼻猿猴类、贫齿类和许多特殊的啮齿类的适应辐射中心一样,马达加斯加岛则是马岛刺蝟和原猴类的适应辐射中心。马达加斯加岛附近其它著名岛屿如塞舌尔群岛、索科特拉岛、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等。

主要类型有蹄类动物:旧热带界的大型哺乳动物远比他任何地区更加丰富,特别是有大量的热带稀树草原有蹄动物群。现存半数以上种类的有蹄类均分布于非洲,而现存有蹄类的最大一科牛科可以说是以非洲为分布中心,牛科中除了牛亚科、羊亚科和羚羊亚科见于其它地区以外,其它亚科均为非洲所特有。羚羊亚科的跳羚和各种瞪羚,狷羚亚科的牛羚等是非洲最常见的有蹄类,也可是说是世界现存数量最多的大型动物,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兽群。长颈鹿科和河马科在历史上也曾经分布到别的地区,而现在是非洲特有的偶蹄目成员,也是非洲的象征之一。而其它大陆常见的鹿科这个有蹄类的第二大科,却并不出现于旧热带界。旧热带界的奇蹄目包括犀科和马科,其中普通斑马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数量尚多的野生奇蹄目成员,而其他奇蹄目成员均数量稀少,尤其是犀科的成员,是著名的濒危物种。

灵长类动物:除了有蹄类和食肉目之外,灵长目也是非洲最吸引人的动物,非洲是灵长目的演化中心,从最原始的原猴亚目到最先进的猿类都能见到,并且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非洲的原猴亚目包括非洲大陆的懒猴下目和马达加斯加岛的狐猴下目,其中懒猴下目为旧热带界和东洋界共有,而狐猴下目为马达加斯加岛的特产。狐猴下目是马达加斯加岛仅有的灵长目,也是岛上最繁盛的哺乳动物。非洲的猴科成员中猴亚科种类较多而疣猴亚科种类较少。猴亚科的长尾猴类是非洲种类最多,最常见的灵长类,但猴亚科的各种狒狒才是非洲最著名的猴子,狒狒中也包括了体型最大的猴子。非洲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现存与人类最接近的动物也分布于非洲,即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这些人类的近亲现在的生存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食虫目动物:非洲食虫目的种类比其它地区都丰富,也最具多样性,其中有不少特有的类型。金鼹总科是旧热带界所特有,外形习性似鼹鼠,但亲缘关系并不近,而真正的鼹鼠并不出现于旧热带界。在马达加斯加岛的食虫目都属于马岛猬科,这是一类最原始食虫目,种类繁多,也非常多样,有些类似刺猬,有些类似鼩鼱,还有些水栖和穴居。马岛猬的近亲是非洲中部特有的獭鼩,獭鼩为水栖食虫目,外形很象水獭。非洲的鼩鼱和刺猬种类也不少,其中白齿鼩的种类有其丰富。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岛和其它旧大陆热带地区一样,既有大蝙蝠亚目又有小蝙蝠亚目,非洲的蝙蝠种类较多,马达加斯加岛则种类较少,但有特有的吸盘足蝠科。非洲的啮齿目非常丰富,这里可能是豪猪亚目的发源地,虽然现在旧热带界的豪猪亚目不及新热带界丰富,但仍然算是第二个分布中心,而其它地区很少能见到豪猪亚目的成员。非洲的松鼠亚目有一些特有的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跳兔和鳞尾鼯鼠,跳兔体型似跳鼠而要大很多,在非洲比较常见。非洲没有真正的鼯鼠,而鳞尾鼯鼠就起到了鼯鼠的生态地位。非洲的鼠亚目以鼠科为主,另有沙鼠和笔尾睡鼠等。马达加斯加岛的啮齿类种类很少,只有几种马岛鼠,但是非常多样,有树栖也有陆栖,还有跳跃行走的成员,其食性也从植物到昆虫均有。

其他哺乳动物:旧热带界哺乳动物的特有目数量超过任何其它地区,现存的特有目有管齿目、象鼩目和蹄兔目三个目,均是些外形有点奇特的动物。管齿目即土豚,是一类相貌非常奇特的动物,以白蚁为主食。非洲还有另外一类食蚁的动物,即鳞甲目,也就是穿山甲,这是和东洋界共有的类型。象鼩目原本被置于食虫目,但后来认为和兔形目、啮齿目的亲缘关系可能更加接近。蹄兔目形状似兔,但却和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蹄兔、象、海牛和非洲史前特有的重脚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的最早代表都是在埃及发现的,后来蹄兔、象和海牛到达了世界其它地区。蹄兔现在的种类不多,都是小型动物,但史前时期曾经非常繁盛,是非洲史前时期的主要小型有蹄类,分布比现在广泛,而曾经拥有一些体型较大的成员,其中不少类型的外形和现在的蹄兔有很大差异。蹄兔体形巨大的近亲非洲象可以说是非洲最著名的动物之一,这种陆地上现存体形最大的动物对非洲的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可惜因为人类的偷猎活动而日益稀有。旧热带界的食肉目也非常有名,不仅种类多,也拥有一些著名的大型种类。非洲最著名的猛兽当属有百兽之王之称的狮子,狮子并非非洲的特产,现在在东洋界也有少量分布,但绝大多数都在非洲。非洲的另一种著名猛兽猎豹也并非非洲所特有,但同样是以非洲为主要分布区。非洲其它比较有名的猫科动物还有豹、狞猫和薮猫等。鬣狗科基本上是非洲的特有科,现在除了缟鬣狗也可见于亚洲,其它的均只限于非洲。灵猫科是非洲食肉目的最大一科,其中獴类的种类特别丰富。灵猫科也是马达加斯加岛仅有的食肉目,在马达加斯加岛灵猫类和獴类均有,而所有种类均为特有。犬科种类也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非洲野犬,这种群体捕猎的动物可以和任何其它猛兽匹敌。其它有特色的犬科动物包括大耳狐等。鼬科是食肉目的大科,在旧热带界种类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和响蜜鴷合作攻击蜂巢的蜜獾。响蜜鴷发现蜂巢后蜜獾则负责捣毁。非洲食虫目的种类比其它地区都丰富,也最具多样性,其中有不少特有的类型。金鼹总科是旧热带界所特有,外形习性似鼹鼠,但亲缘关系并不近,而真正的鼹鼠并不出现于旧热带界。在马达加斯加岛的食虫目都属于马岛猬科,这是一类最原始食虫目,种类繁多,也非常多样,有些类似刺猬,有些类似鼩鼱,还有些水栖和穴居。马岛猬的近亲是非洲中部特有的獭鼩,獭鼩为水栖食虫目,外形很象水獭。非洲的鼩鼱和刺猬种类也不少,其中白齿鼩的种类有其丰富。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岛和其它旧大陆热带地区一样,既有大蝙蝠亚目又有小蝙蝠亚目,非洲的蝙蝠种类较多,马达加斯加岛则种类较少,但有特有的吸盘足蝠科。非洲的啮齿目非常丰富,这里可能是豪猪亚目的发源地,虽然现在旧热带界的豪猪亚目不及新热带界丰富,但仍然算是第二个分布中心,而其它地区很少能见到豪猪亚目的成员。非洲的松鼠亚目有一些特有的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跳兔和鳞尾鼯鼠,跳兔体型似跳鼠而要大很多,在非洲比较常见。非洲没有真正的鼯鼠,而鳞尾鼯鼠就起到了鼯鼠的生态地位。非洲的鼠亚目以鼠科为主,另有沙鼠和笔尾睡鼠等。马达加斯加岛的啮齿类种类很少,只有几种马岛鼠,但是非常多样,有树栖也有陆栖,还有跳跃行走的成员,其食性也从植物到昆虫均有。

鸟类:旧热带界的鸟类与东洋界有很大的相似性,双方共有很多类群,非洲特有的类型也有不少,此外,这里也是很多古北界候鸟的越冬地。马达加斯加岛的鸟种和非洲大陆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作为热带地区的大岛,马达加斯加岛的鸟种是非常贫乏的,但是特有程度很高。旧热带界的鸣禽中以种子为食的鸟类从种类和数量上均非常丰富。这些食种子鸟中最著名的是各种织布鸟和维达鸟,织布鸟中的红嘴奎利亚雀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另有些织布鸟可以修建宏伟的群巢。维达鸟和杜鹃一样有巢寄生的现象,有些种类有很长的尾羽。其它比较有特色的鸣禽有百灵、伯劳和扇尾莺等,其中伯劳中除了典型的伯劳外,还有非洲特有的丛林伯劳类和盔鵙类。马达加斯加岛的雀型目鸟类种类不多,但是有钩嘴鵙科和裸眉鸫科两个特有科,这两科鸟类种类不多,但是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太阳鸟科是和东洋界共有的科,它们中有不少以花蜜为食,此外在南非还有两种食蜜鸟,共同占据新热带界蜂鸟的生态地位。非洲的攀禽中以佛法僧目最具代表性,其中林戴胜科为非洲大陆特有,地三宝鸟科和娟鴗科为马达加斯加岛特产。佛法僧科、犀鸟科和蜂虎科虽然不是非洲特有,但是在非洲的种类特别丰富,其中非洲除了树栖犀鸟之外还有独特的地犀鸟。鼠鸟目是非洲特有的目,这也是除了走禽类以外唯一分布范围限于一个大陆的鸟类的目。旧热带界的鹃型目中蕉鹃科是非洲大陆所特有,而杜鹃科的马岛鹃亚科是马达加斯加岛的特产,这两类攀禽均是非常美丽的鸟类。旧热带界的鹳形目和鹤形目很有特色,其中鹳形目的锤头鹳科和鲸头鹳科均为非洲大陆特有,这两个科均只有单一的种,其中鲸头鹳是现存鸟类中头部比例最大的成员。鹤形目拟鹑科为马达加斯加岛特有,鸨科的绝大多数种类也限于非洲,其中包括体形最大的飞禽,鹤科虽然不及亚洲种类丰富,但是拥有更多的属,其中最著名的是独特的冕鹤。就热带界的鸡形目鸟类有雉科和珠鸡科,雉科主要是各种鹑类,仅刚果孔雀属于雉类,与亚洲的孔雀有一定联系,这也是仅有的分布于亚洲以外的雉类。珠鸡科是旧热带界的特产,是非洲很常见的鸟类。非洲的猛禽很有名,其中鹭鹰科(蛇鹫科)为非洲特产,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鸟类之一,仅鹭鹰一种。捕食性猛禽中盛产一些强有力的大型种类,比如猛雕、冕雕和草原雕等。各种兀鹫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鸟类,在非洲的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非洲的走禽虽然仅存鸵鸟一种,但因为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所以是最有名的走禽,也是非洲最有名的鸟类之一。在几百年前,马达加斯加岛则生存着一类比鸵鸟体形更大的隆鸟,隆鸟的卵也是已知最大的卵。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