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麦克阿瑟平衡说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麦克阿瑟平衡说,是麦克阿瑟(R. H. MacArthur)和威尔逊(E. O. Wilson)于1967年提出的均衡理论。认为某个区域内物种数目的多少由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有物种消亡或迁出之间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平衡的规律。

简介麦克阿瑟(R. H. MacArthur)和威尔逊(E. O. Wilson)于1967年提出的均衡理论。认为某个区域内物种数目的多少由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有物种消亡或迁出之间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平衡的规律。1

内容麦克阿瑟和威尔逊指出,岛屿化是生物地理学的普遍现象,如走廊林,不同植被类型相互镶嵌的群落片断,以及分割的森林斑块等。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也适用于这些陆地“生境岛”。自7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已颇为广泛。岛屿生物地理学一时成为自然保护区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 此学说认为:(1)面积越大,种绝灭率越小,面积越大,生境多样性越大,因此种丰富度亦越大。(2)隔离程度越高,种迁入率越低,种丰富度越低。(3)面积大而隔离度又低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平衡种丰富度功能。(4)面积小或隔离程度低的生境岛具有较高的种周转率。 因此,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保护区面积愈大愈好(2)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为好(3)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相互间距离愈近愈好(4)自然保护区之间最好用通道相连,以增加种迁入率(5)为了避免“半岛效应”,保护区以圆形为佳。这些原则巳被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国际联盟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策略”。然而,对于麦克阿瑟-威尔逊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些学者对平衡态在自然界的存在提出质疑。至于保护区的形状,并非总是圆形最佳。保护区之间的通道可以增加种迁入率,并可通过种群互补效应减小局部绝灭率。 但是,传播疾病和扩散干扰源的弊端也不容忽视。1

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千扰,全球性的自然生境被破碎化,生态系统被瓦解的现象日趋严重。这种生境的破碎化或岛屿化是当前物种绝灭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大量调查表明,种绝灭率在大幅度增加,许多生境敏感种巳经或正在丧失其存活的基础。在过去的6亿年中,物种自然绝灭率大约每年1个种,而现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物种绝灭率至少1千倍于此。保护自然,拯救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庇护所、自然公园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目前,自然保护区理论尚处萌芽状态,急待迅速发展和成熟。1

发展岛屿生物地理学的核心是研究物种丰富度与面积及岛屿隔离程度的静态和动态关系。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该学科发展迅速,并广为应用到大陆生境岛的研究中。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为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原理和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理论亦有其局限性,盲目应用到自然保护中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现代生态学、种群生物学以及其它学科的迅速发展正在不断充实着自然保护区理论,使其向多学科高度综合性方向发展。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